刘纯美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三中学 419600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摒弃传统且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构建趣味性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探索教学策略。在趣味语文课堂中,学生能够有效被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中教师以构建趣味课堂为出发点,从课堂导学、课堂活动、信息技术、师生互动这四方面逐一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构建策略
趣味性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增强语文认知能力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在小学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趣味性因素,能够有效调和课程教学氛围,并且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索相关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添趣味性因素,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带有趣味性的导入因素;在正式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增添相应的游戏活动;在课程内容解析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趣味教学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就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现状,探索相应的教学问题。在此教师从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这两方面进行深分析。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师普遍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将教学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以被动接收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定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出现开小差、不注意听讲等不良现象。另外多数语文教师认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会占用宝贵的语文教学时间,因此教师普遍不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从而使语文课堂丧失一部分趣味性元素。
从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角度分析,语文课程中识记的学习内容较多,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度并不高,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被动的学习状态。另外小学时期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并且玩心较重,因此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教师不加以制止,则会使其呈现出消极怠学的课堂状态。通过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教师深刻意识到构建趣味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因此针对问题采取相应举措。
二、小学语文构建趣味课堂具体实施策略
(一)设置趣味导学,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环节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够在课程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设置趣味导学环节是构建趣味课堂的必要条件,针对此教师采取相关教学策略,例如:教师针对《蟋蟀的住宅》这一课程内容设计趣味性的课程导入环节,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有谁能告诉老师,蟋蟀长什么样子?”学生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举手想要回答问题,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蟋蟀有黄褐色的身躯,脑袋圆圆的,触角细而长,有着发达的后足,并且擅长跳跃。”教师随即说:“非常好,大家都应该对蟋蟀有所了解,而同学们对蟋蟀的‘家’有几分了解呢?”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课文的学习中,以此教师运用设置趣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间接激发其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海上日出》这篇课文前,为学生展示多幅海上日出的图片,当学生被美景吸引之时,教师便说:“同学们看了很多幅美丽的图片,大家想不想跟随老师了解作者笔下的海上日出景象?”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意,便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调动学生视觉感官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的课程导入环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二)增添游戏活动,赋予活动趣味性质
多数小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因为学生能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找到愉悦感,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添适当游戏因素,从而赋予教学活动趣味性质。例如:教师在教授《爬山虎的脚》这节课程内容时,为学生设计具有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题目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爬山虎的脚”,并且在绘画完成后要介绍自己所画出的内容,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学生则将“爬山虎”与“老虎”相关联,画出一只正在爬山的老虎;有的学生则根据自己对“爬山虎”这种植物的认识,画出想象中的“爬山虎的脚”,在学生绘画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画作内容,学生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讲台下的学生还会与之互动,从而在这一游戏性质的绘画活动中,学生产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热情。再例如:教师讲解《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生字的印象,设计了“盲选识字”的课堂游戏,游戏规则为教师将写着生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并用红领巾蒙住眼睛,随后凭感觉任意挑选卡片,并在挑选完成后将卡片上的生字读出来,学生在挑选卡片的过程中会产生紧张感,从而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学生被教师所设计的游戏活动所吸引,从而产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有趣教学氛围
相对于板书设计,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更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子》这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首先教师以展示课件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这五粒豆子,并制作动画以小豆子自我介绍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主人公形象,以此使学生产生共情感,从而将情绪带入到课文学习过程中;其次教师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在课件中展示五粒豆子各自的愿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了解的同时产生对课文详细内容的好奇心;最后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伴随着豌豆苗的生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呢?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对应的动画片,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动画片,从而使学生在产生良好观影感受的同时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以此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与好奇心,并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加强师生互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少之又少,从而为构建趣味性语文课堂制造阻碍,因此教师应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行为,以此为构建趣味语文课堂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安排提问环节,并且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强化师生互动。教师在讲解《小英雄雨来》的课文内容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比如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学生根据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相应的线索,在此期间教师也会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产生问题,这时教师便以师生相互探讨的方式找到问题解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便加强了师生互动,从而为教师构建趣味语文课堂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教师在构建趣味课堂的过程中,首先应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并从中总结出现存教学问题,其次根据教学问题探索构建趣味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以趣味导学、游戏活动、信息技术、师生互动这几个方向,科学地开展趣味课堂教学活动,以此使教师有效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
参考文献:
【1】邵秀芳.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写作:中,2018(3):46-46.
【2】张钰春.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究[J].明日,2018(9):29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