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军
重庆市聚奎中学校 重庆市江津区 402260
摘 要:在当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但在具体落实中,只有通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来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以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为例,探讨新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国家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但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只有通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着各自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也不例外。所谓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的培养学生这些素养,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充分达成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融入课堂教学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可以有助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所谓新媒体技术,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渠道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3]。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充分地应用新媒体技术,从而助力于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新媒体技术在日常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逐渐完善,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都有多媒体展示设备,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黑板加粉笔,而是多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较为抽象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得最多的就是PPT课件,无论是日常上课、优质课比赛,还是汇报总结、专家讲座,都离不开PPT课件。对于日常课堂教学来说,PPT可以用,但要用好,要适时、要适度,不能滥用,否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例如,对于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细胞的增殖”部分可以通过制作视觉效果好、质量高的PPT课件来辅助教学,“细胞器”部分可以展示各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图以及模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部分可以分步展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图,并利用表格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以及“理性思维”素养;“细胞增殖”部分可以展示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的真实图像以及动态模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通过展示坐标曲线图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数量变化,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以及“理性思维”素养。
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教材中都有“科学家访谈”、“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板块,都是用很多文字配以一些图片的形式呈现,学生往往觉得很枯燥,但如果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学生对影像内容很感兴趣,这样就更加容易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社会责任”素养。
二、新媒体技术在线上的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到了往常该开学的日子却无法开学,于是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口号,随后各大网络平台、在线教育网站、教育资源网站以及各个学校都快速行动起来了,目的就是让教师在家利用网络平台及资源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家利用网络平台及资源进行学习。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听课不停学”活动,这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使得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有的还有电脑、平板,在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的支撑下,老师和学生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网课”活动,教师在网络的一端“讲课”,学生在网络的另一端“听课”。学生上的“网课”形式也非常多,有的上的是“学而思”等在线教育平台的网络直播课,有的上的是“好慕课”等教育资源平台提供的慕课或微课,有的上的是自己学校老师利用“腾讯课堂”、“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的网络直播课。
由于我所在年级是高三,迫于升学压力,我校高三年级也在上级发出“停课不停学”号召后很快作出了响应,组织高三各科老师们在家用电脑或平板或手机通过网络平台“腾讯课堂”教师端上网络直播课并在线批改、评讲作业,组织高三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或电脑通过“QQ群”查看上课、作业等信息并通过“腾讯课堂”学生端听老师上网络直播课。我也及时响应并服从年级的安排,上了很多次直播生物课堂,自己提前精心备课并制作课件,到上课时间进入直播平台进行自导自演式的上课,随后布置作业,等学生完成后拍照上传到“QQ群”再批改作业以及给学生答疑。从我进入不同的直播课堂以及与很多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要取得好的上“网课”的效果,取决于多个方面,如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非常高、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要非常强,老师要精心备课并制作视觉效果好的课件同时要讲得精彩、有吸引力,以及上课老师的网络和听课学生的网络不卡顿等。从上“网课”当时的情况看,每个班绝大多数都感觉在上课,至于是否在认真学以及是否学懂,很难及时互动反馈,而从作业完成情况看,让老师看到的也是绝大多数都完成都还比较可以,但不清楚是否独立思考完成,不清楚是否借助网络搜索功能来完成作业;从“复课”后的摸底检测以及课堂教学反馈来看,有很多学生上“网课”的效果并不好,这主要在于有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弱,再加之“复工复产”后很多家长也无法监管学生的学习。所以,我认为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教”与“学”,对于自学能力强、自控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的网络教学还缺乏互动性,无法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也无法很好地监控学习状态,还无法动摇学校教育中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2.
[2] 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31.
[3] 万文文.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阅读推广质量的研究[J].传媒论坛,2020,3(10):118-119.
注:本文为2017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生物学科教育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讨和应用》,课题编号:2017CQJWGZ304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