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丹
浙江温岭市大溪镇麻车屿小学 317525
【摘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少先队便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阵地。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展开多姿多彩的的少先队活动,开发其蕴涵的德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德育?? 少先队活动
中华民族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丽传说和独特情趣,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少先队,把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深入挖掘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主题队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继而产生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一、精选主题
1、典型意义
祥和团圆的春节,寄托哀思的清明节,人月团圆的中秋节……人们都对这些来之不易的节假日津津乐道,难道就只是为了堂而皇之的借口休息、娱乐吗?当然不全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如“春节”主题队活动: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的班队活动课布置每个中队队员贴窗花挂彩球布置教室,高段(五六年级)开展在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炮的辩论赛以及怎样合理使用压岁钱的讨论活动;中段(三、四年级)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品尝自己做成的传统节日小吃中,了解有关饺子汤圆的来历和意义。低段(一、二年级)展示学生参与春节活动相关照片,开展“春节习俗之多少”主题班队会。
2、育人价值
为了让全体队员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真切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大队部在寒假时布置学生寻访民间年俗活动摄影作品比赛和"理财小能手”手抄报活动,开展"用好压岁钱”活动,引导队员合理使用压岁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组织家长也参与活动互动,使队员们切身体会到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和真切祝福,要学会感恩。同时,还布置"亲子作业”:要求队员在春节前帮助家长一起办年货、做年菜等实践活动;春节期间主动向长辈亲友拜年祝福,为长辈做一件好事(如洗脚、捶背等),在"拜年”中引导他们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长辈、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队员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全家团圆祥和的亲情,体验慈母心,孝子情,并懂得:将来不管走向何方,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是龙的子孙。在新学期学校校开学典礼上大力表彰春节期间的孝子孝女学生,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感受到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二、深挖内涵
1、方式选择
确定好要设计的节日或主题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了解该节日的特殊由来、风俗习惯和与之相关的 诗词画作等,越丰富越好,这样在设计主题队活动时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那么这些信息从何而来?我们教师引导队员集思广益,可以从书刊、网络、家长、社区群众那里寻找相应的资源信息。1989年开始,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从此,重阳节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我们开展"重阳节”主题队活动。学校大队部在重阳节前一周,把本次主题活动的意义、时间、内容和形式等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发到每个家庭,使全体队员和家长们提早准备,有针对性地策划好重阳节家庭亲子活动。
有的制定了家庭责任履行活动计划——减轻长辈负担,帮做家务"三三三”活动:在节日期间,帮家长洗3次碗;自己洗3次衣服、扫3次地。有的开展"今年重阳节,我策划,我做主”活动,队员们积极思考,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方案,让他们过一个特殊的节日。有的直接为老人准备一件实用的小礼物:拐杖、靠垫、茶杯……有的陪老人一起散步聊天、跳广场舞……过完节后,家长上交填写的活动反馈表,各中队组织主题队会,邀请家长代表联合参与,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不但把以前流于形式的敬老活动实质化,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家长和队员一起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牢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内涵覆盖
搜索到相当丰富的节日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由来、节日特色、地区分布等方面认真梳理搜索到的材料,使之不断系统化。这样在设计时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她”的形象得以丰满。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清明节,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老师要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通过国旗下讲话、墙报板报、晨会班会等剖析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亲近自然、维护生态。鼓励队员们在清明小长假,与家人朋友一起踏青游玩、亲近自然,这样,他们会发现清明节不仅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还是惟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
三、巧妙设计
1、小组分工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组织好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小组分工合作。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系列活动:开展一次调查研究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源与风俗:教师协助学生一起制定传统节日研究调查计划,调查的内容包括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相关传说以及经典诗文。再经过小组分工合作,实地调查走访乡村和社区,通过广播、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开展一次传统节日知识大比拼,看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传统节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亲近传统节日。另外,学校应当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活动,通过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地方课程等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橱窗展示、制作手抄报、红领巾广播进行宣传,告诉学生各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2、设计指导
教师要抓好设计指导。针对学生忽视我国传统节日而过分热衷过洋节日的现状,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结合时节,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资源,开展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的主题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如主题活动《八月中秋》:我们首先确定了中秋节活动的主题是"走进中秋,了解中秋,感受中秋”,然后开展了有关中秋节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具有在浓浓的中秋节特点的氛围中,通过说一说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唱一唱中秋节的歌曲;演一演中秋节的小品;朗诵中秋节的诗词……和家人一起边赏月、边吃月饼。最后,让每个学生用绘画、手抄报、电子报等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成果汇报。这一些列活动,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语文等多门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使他们在一种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全面感受中秋,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无庸质疑,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家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少,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以及青少年逆反心理导致了情感上的隔阂,造成很多家庭矛盾。我们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让队员疲劳的身体得以放松和调整,在活动中得到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还为学生加深友谊、增进亲情提供了机会。他们在充分感受这些节日的氛围中,体验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寓意,并参与其中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黄梅珍,翁小敏《开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德育功能研究》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
[2]余胜男 《对中国传统节日中德育细节的思考》 中国德育 2017,24
[3]张延华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中的德育研究》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