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利花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第一小学
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的确如此,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是学生获取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根据学校开展的“四‘jing’引领——做新时代的自己”德育主题活动,我从以下四个“jing”入手:
一、“敬”字孝亲尊师,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故事传诵至今;居里夫人尊重老师的故事人口相传。一个人如果孝顺自己的父母,他必然会尊重老师,爱自己身边的人。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尊敬长辈,尊敬师长,我结合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进行孝道教育,并结合“妇女节”、“父亲节”、“敬老节”等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孝“五个一”活动:即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感激的话;写一句祝福父母的话;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制作一件节日礼物;为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活动中让家长录下视频,大家一起学习,比比谁是行孝楷模。教师节上,开展“我知道的‘尊师重教’故事”大比拼比赛,以及“我对老师说一声‘谢谢’”的感恩活动,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在我细雨润无声的教育下,孩子们回到家懂得体贴、关心父母了,会给做工回家的妈妈换拖鞋、给下班归来的爸爸递上一杯热茶了;在学校里,主动帮老师做事情的同学更多了,关心爱护同学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
一、“净”字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个“净”字包括卫生环境美、生活和谐美。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安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勤奋学习、良好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好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美的环境能塑造美好的心灵,如何从环境入手,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与感染呢?我先从教室环境入手。我要求我的教室必须是课桌干净整洁,物品有序摆放,地面干净无纸屑。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要整齐,小黑板、扫把、水桶归放有位,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逐渐的,这样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境,使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更和睦,师生关系更深厚,学习劲头更足了。
二、“静”字让学生明智,让学生更自信
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在安静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人心才能得到平静,不那么浮躁。有那么一句话:安静一些,灵感多一些。安静是自古以来古代圣贤对弟子的教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佛教也告诉我们静能生慧。平时大脑会因外界的嘈杂而烦躁糊涂,无法集中精神。而安静则可以使我们集中思想,更好地思考。在平时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安静听讲,认真思考。中午或自习课,学生保持安静地书写作业,或自行阅读书籍。在安静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竞”字让学生努力奋进,在奋进中进步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成为我们生活中常常提起的话题。我们在“比”中成长,我们在“比”中完善,而“比”,就是竞争。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竞争,是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心理倾向。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学生在同一环境下学习,但他们的收获却不相同,学习成绩出有很大差别,关键就在于学生的竞争意识强不强。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初入学的学生,可能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也许认为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就是目标。但有了这个目标以后,就可以让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当他得到表扬后,得到一个小星星,别的小朋友看在眼里,他们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他们也会努力奋进,希望也得到老师的夸赞。竞争,会让他们更优秀。
总之,四个“jing”的引领,不仅强化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还可以让学生净化心灵,使学生明慧,让学生奋进,并在生活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孝老爱幼,努力奋进,成就自我,成就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