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琼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中心小学 543214
摘要:弱势群体学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要做到:关心、爱护、赏识、鼓励、尊重、信任弱势群体学生,形成教育合力,让弱势群体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弱势群体学生 教育 爱 关心 成长
现在的乡村小学,因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相当一部分的弱势群体学生,如建档立卡户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学困生、单亲家庭学生等,这些弱势群体学生,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自卑感,轻则成绩低下,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发展不健康,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行为。这就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关注弱势、促进公平、面向农村、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核心理念,遵循"以人为本、需求定位"的原则,变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形式,让弱势群体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本人在将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深知关爱弱势群体学生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关心与爱护
关爱弱势群体学生,思想教育是何等的重要。而在进行思想教育时,用心用爱做教育,是重中之重,可谓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老师放下身价走到学生身边,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心里,去关心、爱护他们。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爱的理解。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在2019年秋季期,本人所带的班级新转入一个学生阳阳,上课不认真,作业胡乱涂画,下课疯癫打闹,各科考试都不及格,同学们都嫌弃他。看到他的不思进取,本人的心都快凉了。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本人先打电话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结果发现,原来他的父母亲都在外地打工,由年老的爷爷在家带他。爷爷能够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都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学习是毫无办法。于是本人开始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通过多次的接触,本人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同时也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叫他们尽量抽空多打电话回家关心一下孩子。平时,本人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从生活上照顾他,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也有了学习的动力,让他明白了他才是家中的男子汉,让他慢慢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成为爷爷的保护伞。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逐渐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或良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期末检测中他成为了本班进步最大的学生。
二、赏识和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需要在赏识中成长,赏识是师爱的表现,而弱势群体学生由于长期缺失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 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完成作业,成绩不够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有自卑感,这时他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就会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要真诚地赞美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弱势群体学生。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那么如何树立弱势群体学生的自信呢?首先,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弱势群体学生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绘画能力很强,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你能说他不成功吗?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弱势群体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喜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地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尊重和信任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本人却认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尊重学生,增强信心;爱学生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学生。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亦然,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的个性特点更是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特征,比如内向、易燥、好动等,应循序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强暴地遏制。爱弱势群体学生,并且给予尊重与理解,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它能使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尊重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经常被肯定,自然而然就有了自信。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四、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仅凭班主任单一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作为班主任,要协调好学校开展好各项班级工作,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并与科任教师、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1.发挥集体的作用
学校、班集体作为一个群体组织,要营造关爱弱势群体学生的氛围,充分利用良好的氛围感染和转化他们,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为弱势群体学生过生日等,让他们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在学校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让弱势群体学生在沐浴着爱的阳光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2.取得科任教师的配合
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创造机会让科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如:班会课,邀请科任教师参加;六一儿童节,带上科任教师慰问弱势群体学生;尝试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班级教育小组,共同管理好班级。
3.取得与家长的联系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尊重学生家长,用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弱势群体学生家长,让家长充分感受到我们是真心的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着想,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用爱去教育弱势群体学生,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他们就能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的成长,那么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张敏:爱与等待 为你撑起一片蓝天——留守儿童道德引导与转化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8期
2.李琼:映日荷花别样红——浅谈特殊家庭学生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