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李燕
[导读] 养成教育是通过正确的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李燕
        山西省介休市张兰镇张兰中心小学,山西介休032000
        摘要:养成教育是通过正确的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的教育,良好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成果,它往往契机于日常生活学习的细节与不经意间的小事之中。
        关键词:小学;养成教育;习惯;素养
        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威廉·詹姆斯曾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守好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不仅折射出习惯养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更折射出习惯反映修养和素质,对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成功和幸福有深刻的影响。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是各类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养成教育也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蓄积未来发展的潜能。著名的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维曾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他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个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这个比喻也许有所夸张,但却也形象地说明了好习惯和坏习惯对人的长远发展所起的重要影响。
        还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曾说过:习惯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而言,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知识掌握的个体差异,在小学阶段,表现得非常小,但随着学段的提高,知识和能力的个体差异会逐渐凸显。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学习习惯,能激发巨大的发展潜能,所以,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不仅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更影响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发展。
        二、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画,学前教育阶段只是涂鸦,小学阶段才开始执笔并形成画面雏形,中学阶段开始素描,未来更长远的路才慢慢学会色彩。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开始形成的最重要阶段,是各类习惯在个体集中展现的阶段,小学阶段需要进行的养成教育内容也极其丰富,大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和作业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考试习惯、良好的思考、总结、反思习惯。
        2.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内容丰富,涵盖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与各个细节,主要包括举止文明习惯、诚实守信习惯、团结他人习惯、惜时守时习惯、懂得感恩习惯、勤俭节约习惯、遵守秩序习惯、勤于动手习惯、锻炼身体习惯和讲究卫生习惯。
        3.劳动习惯。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今天具有新的内涵。劳动习惯对小学生而言,主要内容有: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习惯、勤于动手和肯于实践的习惯、学习劳模和关注工匠的习惯、积极参与生活劳动的习惯等。


        4.文明习惯。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对小学生尤为重要,他直接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素养。在小学阶段,文明礼仪习惯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团结同学、遵守公共秩序等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制定并落实相关教育制度。
        从学校层面讲,要搞好养成教育,首先要有完善的、科学的、具有执行力的制度,除《小学生日常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国家规范必须严格落实外,学校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或准则,学生行为习惯奖惩办法,班主任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涉及学校、班主任、教师、班级、学生的制度。制度制定出台后,要加强制度的学习和落实,要将制度落地生根。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身上找到影子。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特别是坚持言行雅正,规范从教行为,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给学生搭好桥,铺好路,努力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要为小学生做好行为示范。比如说每节课上课
师生问好环节,在学生向老师问好后,教师要激情饱满地做出热情回应。一个鞠躬,一句问候都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都能对学生进行示范教育。
        3.高度重视细节管理。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都关心。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特别重视细节管理,需要从学生点滴的习惯养成做起,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校要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能育人;要让每一个标语都能深入人心,化成行动。
        4.落实三全育人德育管理
        三全育人着重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学校要切实加强德育管理,开展德育序列化活动,通过主题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目标。小学阶段,学校可以按月甚至按周,开展德育序列化活动,争取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通过班团会和大型活动的开展,达到育人成效。
        5.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家庭承担着学校和社会无法取代的任务。比如说,从孩子刚懂事,家长就要注意教育孩子学会文明礼貌用语,谢谢、请、对不起词汇应该成为孩子的“口头禅”,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学校要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只有家校之间建立紧密、高效的沟通,协同育人成效才会显著。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个不断强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常抓不懈,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严妍.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J].华夏教师,2019(36):90.
        [2]张晓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J].新课程(上),2019(12):334-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