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落实举措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李彤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劳动教育做了重要性的指示,同时在中共中央
        李彤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七彩云南小学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劳动教育做了重要性的指示,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详细地阐释了加强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制定出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增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面对如此重要的举措,广大人民教师应该怎样去落实和实施呢?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曾经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课程。后来,随着应试教育压力的加大,劳动课逐渐被弱化,中小学生整天埋头于书本,很少有时间参加劳动,劳动意识薄弱,甚至出现轻视劳动、不愿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因此,劳动教育一度成为当今教育之短板。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也成为了目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成为“五育”之一,大大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在的关键是去如何落实呢?
        一、观念认同,传承热爱劳动的美德
        劳动不仅是一种技能,同时还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美德。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光荣的职责。社会、家庭、学校应通力合作,积极宣传劳动的价值,营造正确的价值导向。
        1.在社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劳动氛围。让孩子从小明白,自古以来热爱劳动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勤奋劳动、按劳取酬是获得成果的正确方式,摒弃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的价值观,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好习惯。
        2.在学校中,教师应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不应把劳动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或惩戒手段。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这样做会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对劳动有敌视,认为只要做的不好,都会被惩罚干劳动,对本应该是美德的劳动做出错误的认识和评价。
        3.在家里,家长应改变溺爱孩子的行为,树立孩子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观念,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课堂依然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要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必须大力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时,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和要求,按照规定和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各个学校应严格要求在课表中设置劳动课程,并定期检查,对教师也应严格按照劳动课程要求备课、书写教案、反思和课程研讨等,切切实实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除了必修的课程外,还应该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劳动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
        1.开展主题教育
        (1)可以根据学校的德育主题或者班级学期规划,利用班队会定期开展有主题的劳动教育,如:班级冷餐会、制作手抄报等形式。
        (2)可以每学期或者每年搞一次大型的主题活动,比如:劳动周、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学习雷锋等活动。
        2.开展专题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聘请专家给孩子们进行劳动专题讲座或劳动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劳动知识,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3.统筹分配好各项劳动任务
        做好统筹主要是要把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劳动统筹好。通过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要求孩子按质按量完成必要的劳动任务。
        (1)开展家务劳动,培养生活技能。

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适当要求学生进行常规的家务劳动,如:“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擦桌子”,能够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整理自己的物品”,使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在家长陪同下,在超市独立购物”“管理家里一周的生活开支,并做数据分析、给出建议”,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管理思维。教师可以和家长联动起来,为孩子制定出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家庭劳动清单”。
        (2)校内、社会劳动,齐抓并进。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学校相关的劳动任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各校各班级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或班级的情况,制定“学校劳动清单”、“班级劳动清单”,带领孩子们一同体验劳动的乐趣。
        其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开辟校园的小农场,带领学生种种花、种种菜,让学生在挥洒辛勤的汗水之余,能“亲吻”到泥土的芬芳。
        再者,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带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到敬老院帮老人们扫扫地、擦擦窗,既锻炼了自己,也对孤寡老人表示了关心和慰问,送去了孩子们的爱心,这便是劳动教育的最高升华。
4.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时代在变,现在开展劳动教育与从前已有很大不同:
        (1)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社会和时代在变化,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仅仅可以是普通的劳动,还可以与各个学科相结合,比如可以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进行有创造性的劳动,还可以与医学知识相结合,通过种植中草药进行探究医学领域的劳动。
        要针对城乡劳动教育资源的特点,城乡差异大,要发挥城镇和农村各自特点的优势。比如,农村更适合开展田间或山林间的劳动,学校便可发挥这些大自然天赐的“硬件”,合理开发劳动资源。又如,在城市里,街道卫生、文明宣传等各种公益活动都属于劳动资源。
        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相应形式的劳动教育。低段年龄的孩子不适宜过重或外出活动形式的劳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即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已达到最终劳动教育的目的。
        (2)形式上不要“一刀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只要能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劳动,与工人、农民或其他的劳动不完全一样,劳动只是一种措施、一种载体,只要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形成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和看法,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就是最终目的。
        四、加强师资建设,做劳动教育的坚实后盾
        人们常将教师比成春蚕,因而便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教师这项职业是多么的伟大。教师在完成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育人,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接班人,这对于教师的付出更是极大的挑战。
        (1)提高劳动课教师的地位。每个学校应该保证劳动教育教师的权利,给予他们和主科教师相同的权利和待遇。如:评价机制、奖励机制、评职称条件等。
        (2)定期开展教师研讨和培训活动。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的育人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等方面能够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加强老师们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不断开展教师研讨和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使老师的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地提高,使学生受益。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劳动教育已然成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应该像孩子们呼吸的空气那样无处不在,而又不可或缺,每一个教育者都不应当忽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切实把劳动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任务落实到实处,并认真执行和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淳艺.“劳动清单”让劳育更具象[J].宁波通讯,2019(05):69。
        [2]蔡向东.关于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06):131-132
        [3]张绣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