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长美 李双
安徽省蒙城县城关三小仁和路校区 233500安徽省蒙城县城关三小仁和路校区 2335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叶圣陶先生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的教育家,他说:“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在阅读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近年来,整本书阅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现在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给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整本书阅读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之力,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更有效。本文将对怎样巧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激趣、阅读推进、阅读分享、阅读拓展及收获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本书阅读 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信息技术,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而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圈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从整本书的课堂、整本书教学讨论、推进和评价等方面逐步开展。怎样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孩子在整本书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体验读书的快乐,这就要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一定的技巧,信息技术无疑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整本书阅读辅之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突破了单一的纸质阅读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给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增添了活力。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巧用信息技术,上好导读激趣课
教师帮学生选好书后,就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这本书,这就要求老师上好读书之前的导读激趣课。导读激趣课,顾名思义,是通过课堂,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激趣课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可以通过书名设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想象;以此引发学生兴趣。可以从封面和封底入手;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利用书中精彩片段,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论哪种激趣方法,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在导读课中,恰当地使用图片、精彩短视频、录制音频、相关动画片片段、音效等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爱上这本书。比如:上《淘气包埃米尔》这本书的导读激趣课时,可以把书里的有趣插图,制作成课件,课堂上,把埃米尔的搞怪表情,用课件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片发挥想象力猜测内容。然后,再截取一段视频片段,让学生对这部剧产生极大的兴趣。老师也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录制一段自己的配音,可以加上适当的搞怪的腔调,把学生牢牢地吸引过去,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当学生拿到这本书,一定会如饥似渴的去读。
二 、巧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推进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不适合读绘本,他们已经可以阅读名著了。名著一般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学生可能读着读着就没有先前的兴趣浓厚了。这就需要老师“带”一把,也就是我们说的阅读推进。
上阅读推进课的方式多样。
1、利用智慧课堂上推进课。
老师把事先预设好的问题,通过教师端的平板同屏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在学生端的平板上做题,或在本子上做好拍照提交,老师可以收到所有学生提交的答案,并可以全班共同浏览批改,还可以直接看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如果发现学生的听课不够专心,我们可以使用平板中的抢答功能,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异常集中,摩拳擦掌就等着抢到一个机会。抢答环节是学生最喜欢的回答问题方式,抢到机会的同学会异常兴奋。整节平板课,学生都处在兴奋的状态,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2、利用“阅伴APP”软件进行阅读推进。
阅伴是一款最新的手机阅读工具。有其独有的闯关功能。它向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方案,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阅伴学生端APP通过游戏闯关式的阅读测试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将游戏的乐趣与阅读巧妙地合二为一,用游戏的方式来测试孩子的阅读情况,解除了孩子读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也摆脱了耗时的考试环节,让孩子更加喜欢阅读和思考。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阅读书籍,通过软件中的测试结果能够让家长和老师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对每本书、每个章节的阅读效果,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鼓励,老师还能在软件中组织共读活动,让孩子与班里的同学共同阅读闯关,来激励孩子认真的继续阅读书籍。
3、利用钉钉群里的打卡功能
钉钉是一款办公软件,已被广泛使用。里面有打卡功能,我们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在钉钉群发布打卡任务,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打卡。老师可以在打卡页面跟学生互动,老师可以和学生在他们打卡页面进行交流,或给他们送花。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分享
1、利用课堂进行阅读分享。
课堂上老师放开手,让学生愉快地分享读书收获。在分享的过程中,在课件里展示某个章节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复述情节,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可以在课件里设置游戏闯关题,考察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感受;可以根据某个场景,当堂让学生给场景配乐,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利用钉钉视频会议进行阅读分享
当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分享的时候,可以利用周末,在钉钉群里开视频会议,带着同学们用视频会议的形式,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巧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拓展
一本书读完,学生会对这本书里的某些内容、某种写法、某些事物或人物产生兴趣,有想继续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推送同类书籍,或推荐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供孩子阅读。学生的在校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大多是放在课外。老师可以把同类书目及内容,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下载后通过钉钉、微信等社交软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外阅读,并且督促学生要科学用眼。
等学生看完一些同类的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这类书的阅读收获写下来,可以是做的读书笔记、收获的知识、阅读后的感受、自己仿写的片段、小诗、自己的梦想等等,也可以用集图片、视频、声音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录制下来,把他们发到微信或钉钉群里,大家在群里进行相互探讨、借鉴、学习,把群真正变成了同学们学习、交流、进步的天堂。打破了把学生禁锢在学校学习的局面,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这样,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很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小学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交流、分享、拓展,让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让学生深深爱上阅读,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品味。为此,在小学整本书阅读工作中,教师要认真钻研,不断探索,让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整本书阅读更有效,有力地推动小学阅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纪延伟.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24-125.
[2]赖学精.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甘肃教育》2014年
第15期
[3]曹勇军 .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N]中国教育报,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