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樊小平
[导读] 微课视频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辅助教学的重要工
        樊小平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九年制学校  陕西省榆林市 718500
        摘要:微课视频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化,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究知识的热情。下面,笔者将从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微课突出重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利用微课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出发,浅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创设情境;演示实验
        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之际,课堂教学逐步与信息技术结合到了一起,改变了教学现状并促进了学生课堂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间的关联性不高,生物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到生物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生物素养不断提升,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会采用复习或者直接引入新知的方法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有的学生没办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在多媒体环境下,微课视频的出现彻底促使传统教学模式退出历史舞台,初中生物教师们开始尝试应用微课这一新颖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课堂中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兴趣,为后面详细地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逐步升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明显提升,使得整堂生物课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例如,学生在学习“消化和吸收”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利用微课创设出了教学情境,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上课,生物教师便将一段食物在人体中运动的趣味视频展示出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兴致提高后,生物教师逐步将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腺等知识点讲述给学生,同时促使学生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产生深入认知和了解。与此同时,生物教师还利用微课视频将小肠的结构以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以微课视频的实行展示给学生,以此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微课视频创设情境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升高,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兴致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对其未来深入探究和了解生物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利用微课突出重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很多人都知道微课是当下信息技术与课堂知识巧妙结合的重要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帮助极大。课堂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难题。微课可以巧妙地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自主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高效获取知识点。

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尝试在讲解重点生物知识时借助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逐步提升生物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利用微课突出重点的方法,逐步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生物课上,生物教师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人体呼出和吸入气体以及期间是怎样转化的话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兴致正浓时,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感知呼吸过程中自己的胸部的变化,并利用微课视频将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呈现出来,使之了解到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肺中的,以及肺内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在微课视频的引导学生,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十分集中,能够快速获取视频中的信息,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后,他们对待生物知识的兴趣也逐步提升了。
        三、利用微课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课堂中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也很难提高。生物实验便是一种需要思维和能力的课程,很多学生在实验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当微课视频引入课堂后,初中生物教师开始尝试利用微课视频代替语言描述实验,通过视频将演示实验播放出来,促使学生在直观地观看实验过程的基础上生物探究兴趣和综合能力也逐步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激素调节”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利用微课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上课,生物教师便利用微课视频将几个兴趣小组成员利用含有甲状腺素的饲料喂养蝌蚪以及用不含甲状腺素喂养蝌蚪的对比实验展示出来。微课视频中还要学生们自主得出的结论,促使课堂中的学生对实验探究以及甲状腺素这一物质产生兴趣。随后,生物教师将课本中介绍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知识点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希望他们对激素对于人体的作用产生初步认知。在讲解完知识点后,生物教师重新播放了甲状腺素喂养蝌蚪的实验,此时的学生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也知道了甲状腺素是由甲状腺分泌得到的,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有促进作用,生物素养也逐渐形成和提升。在微课环境中,初中阶段的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效率明显改善,为将之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生命现象或者揭示生命规律等做好了准备。
        一言以蔽之,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设情境、突出重点、演示实验,将课堂知识以便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下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后,他们应用生物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或者规律的积极性也会逐步升高,真正实现了课堂与生活间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桂梅.例谈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3).
        【2】刘莉莉.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