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课堂视角下的学前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陈莎
[导读] 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给予了幼儿非常大的学习压力,
        陈莎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宝山幼儿园 陕西省 汉中市 723200
        摘要: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给予了幼儿非常大的学习压力,教学内容超前,课外兴趣班多样已经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幼儿的成长应该是快乐的成长,其童年也应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份愉快的记忆。所以,幼儿教师要重视兴趣课堂的建设,关注幼儿童心,满足幼儿兴趣,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兴趣课堂;学前教育;健康成长
        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小学化”现象十分地普遍,让幼儿提前学习到小学阶段的知识,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似乎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教学的普遍现象。但是小学化是一种极其杂乱的景象,它不仅仅是存在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而是渗透在了学前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似乎是让幼儿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对幼儿之后的人生成长或者是学习发展产生着非常消极的作用。提前让孩子掉入到枯燥的学习、作业之中,这会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们的知识并不是第一要务,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关注幼儿童心,满足幼儿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重视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兴趣
        学前教育“小学化”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教学方式的单一性。部分幼儿教师越来越重视教授幼儿知识,提高幼儿学习水平,所以就在教学中以课堂教育的方式取代游戏教学。这种上学方式用所谓的课堂纪律来制约儿童,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幼儿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力。学前教育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提高教学方式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只有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内心,给予幼儿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游戏性教学是学前教育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游戏教学的开展,从而做到关注幼儿的童心。幼儿教师可以开展“蚂蚁搬豆”的游戏,首先,幼儿教师让孩子们以三人一组的方式进行自由结组,将孩子们分成若干组之后排好顺序。之后请孩子们站好,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当作蚂蚁的触角,其余幼儿分别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组成一个“蚂蚁”。最后,幼儿教师在终点放置一些“豆子”,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游戏。在此游戏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做到关注幼儿的童心。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满足幼儿童心
        学前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而不是说对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灌输,幼儿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上仅仅是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来记住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磨灭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在学前教育教学的内容上,幼儿教师也要重视趣味性,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教学内容和掌握教学知识,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满足幼儿的童心,促进幼儿的成长。
        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学,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的时候,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教学,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例如“瓶子赛跑”小实验。首先幼儿教师让孩子们寻找两个相同的瓶子,其中一个瓶子装沙子,另一个瓶子装水。然后幼儿教师让孩子们利用长方形木板和书搭成一个斜坡。将两只瓶子分别放在同一高度的斜坡上,然后让瓶子向下滚动,看看哪一个瓶子先到达终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幼儿在趣味的教学内容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重视教学机制的趣味性,创设良好氛围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其教学环境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也是幼儿教师所关注的重点。而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成为了学前教育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要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就要重视教学机制的趣味性,通过评价机制、互动机制等教学机制的创新来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赋予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师要保持一颗活泼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当中,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机制的趣味性上,幼儿教师首先要进行师生互动的趣味性,搭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其次是在教学评价的趣味性上,幼儿教师要着重重视鼓励性的教学语言,增强幼儿的信心,以此来提高教学评价的趣味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的人生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阶段不是让孩子们学习到非常多的知识,也并不是以此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人生旅途十分地漫长,而在教育中,应该重视的是慢慢地“浇灌”,而不是“拔苗助长”。所以学前教育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给予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旭.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探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000(010):184.
        {2}邵葛萍.探究幼儿园教学中课程游戏化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7(24):50-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