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曹春艳
[导读]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曹春艳
        黑龙江省讷河市实验学校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由此可见英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钻研教材,教材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应用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材的教授中,我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制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英语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更具有教学上的绝对权威,更容易让学生变成机械的“接收器”。因此老师必须从俯视的位置上走下来,平等、民主地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孩子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在肯定中得到激励,在尊重中获得信心。
        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是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师生用英语互相问候交流。通过双边互动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了友谊,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平等关系。教学中,对学生给予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
        二、创造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选用既有知识又富有趣味性的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场景。
        1、故意创设一种情境(其必须以真实为前提,不能让学生察觉我是在有意设计情境)。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其境,感受真实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了复习"It doesn't matter"句型,我在第二堂课前故意迟到了几分钟,当同学们正在焦急等待时,我匆匆地边进教室边向大家露出抱歉的神情说:"I'm sorry,I'm late."有部分同学愣了愣,马上争先恐后地大声回答:"It doesn't matter this time. But come earlier next time."我马上反应:"Thank you!"
        为了复习“Could you help me?”与Let me help you."句型。我故意把书掉到了讲台后面,要想把书够出来,就只有去挪动讲台。我装出花了很大的力气,还搬不动的样子。我就问:"My dear class.This desk is too heavy, I can't carry it. Could you help me?"马上有同学接应并跑上来"Let me help you!"在"Thanks a lot"与"That's OK!"声中完成了复习内容。
        有了这样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感受到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
        2、运用视、听、说、写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在教学课堂内培养学生脑、眼、耳、口、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采用视、听、说、写相合的方法来教学单词、句型。学生眼看图像(实物)、耳听录音(或教师口述),这就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并达到会说、会用的程度。我在教人体部位的生词时,我没有向学生展现人体模型全部,而是全凭自己扎实的简笔画功夫,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边画边说边写,且把单词中特殊字母的读音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学。

学生一直被我边画边说的情景吸引着,当我把整个人体画完,同学们也已基本能够看着图画直接说出名称,再通过短时记忆,他们也就基本记住了单词。接着,我又让一个学生做活“教具”,点着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生已能流畅地说出其名称了。这种视、听、说、写相结合的方法,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自始至终都保持亢奋的情绪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良好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把兴趣因素引入英语教学无疑给其改革带来勃勃生机,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提问激起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亢奋状态。
   我在教授Under The Sea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我先问:“What can you find under the sea?”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马上会回答“We can find beautiful coral reefs and fish." 我接着问:"Who is Jacques Cousteau,an inventor or an explorer?”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He is an explorer.”我再问:"As an explorer,what did he do under the sea?”学生开始有不同的反应,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浓,为教师导入新知识做了最佳的准备。在新课小结后,我又设计了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protect lakes,rivers,seas and oceans?”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在整堂课中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一系列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思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发展了智力。
        四、善于发现个人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与学生对号入座,使好的学生感到英语大有学头,差一点的学生也觉得有信心学好英语。绝不能一刀切,使得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化不了”。如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自由编对活,而差一点的学生则提供材料表演等,做到使他们各尽其材。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某个突破口,因势利导,将会带来初中英语学习的全面突破。
        在课堂上,我们应多用“Good”、"Very good"、"Not bad"、"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 " " Never mind,just think over." "Please"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英语口语的利用要求。批改作业时亦然,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上“Good,better,best."等。让学生知道你对他的重视,对他的希望,让他知道老师已经肯定了他那些点滴的成功。一旦他的内在价值得到外界的承认,学业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任何时候,作为老师都应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向上,培养自信心。
        总而言之,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是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每一位教师如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使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学生定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保持稳定并不断发展的学习兴趣,做到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越学英语成绩越高,能力越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