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慧宇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
摘要:历史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初中历史是一门副科,所以学生都对历史的教与学抱有消极的态度。为此,教师要切实从各个方面,运用丰富的手段与资源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为此,本文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融入故事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注意给予鼓励性的课堂评价”这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思考;故事
很多学生都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只需要读读背背就可以了,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看法。初中历史的学习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从过去、现在、未来、经验、教训和价值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这不是只靠读一读、背一背就可以的。为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学习的魅力,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一、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对于历史知识,学生不能想当然地去理解,比如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很多学生只简单地以为是武器的落后,这只是一种特别肤浅的理解,而历史教学需要学生去加深了解,深入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促使学生从历史中吸取一定的经验。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不断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和学生共同对问题加强探究,从而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述近代时期外国侵略中国等的一些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来使学生彻底地了解当时战争的惨烈程度,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武器不如外国的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当时我们闭关锁国。”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闭关锁国的深层次原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不懂得”的感觉,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认识到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只是表面的,从而让学生看到深层,然后让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了解。在让学生一层层地去想其中深层次原因的时候,教师也要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要素进行分析,使学生一步步揭开谜题,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融入故事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固然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但是单纯地让学生思考,可能会导致教学的枯燥性,毕竟很多历史知识距今已经十分久远了,学生难免会失去探索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一定的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故事,可以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穿越般地体会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从而掌握历史的来龙去脉,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历史事件。这样一来,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关唐太宗这一人物的历史故事,如向学生讲讲“玄武门之变”的故事,通过讲述唐太宗登基的全过程和其王位来之不易,让学生去理解唐太宗这一人物,并为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故事的讲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又如,在教学“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拿破仑的故事,促使学生去理解西方封建王国的知识。可以说,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引入历史故事,不仅可以做好知识与知识间的衔接,还能促使学生在故事中掌握历史内容,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愿意上历史课。
三、注意给予鼓励性的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通过评价来促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课堂表现,让学生能够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运用表扬性和激励性的语言来保持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哪怕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要责怪,反而更要鼓励,这样可以促使一些不积极参与课堂、很少发言的同学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对于能够回答对的同学更要有奖励,比如历史教师可以为积极发言且正确回答大于等于两次的学生免除双休日的作业,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积极参与的习惯,哪怕是没有奖励机制,也愿意回答问题,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这不仅可促使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合理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使学生不再将历史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正确看待历史的态度,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春丽.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69-70.
[2]马启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7(1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