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创新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林素雪
[导读] 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林素雪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十中学   浙江 温州325800
         摘要: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前提是学生进行了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历史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无法做到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要走上创新教学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课后作业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够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帮助下有着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教学;有效策略;初中历史与社会
         传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之所以无法发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作用,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被动接收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状态。在此状态下,学生只是学到了历史与社会知识,而不是学会了历史与社会知识,也无法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基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展开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都必须要能够满足“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教学目标,从一维向三维转变
         教学目标是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仅有知识一个维度,那他们的教学行为将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基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首先要进行创新的就是自己的教学目标,他们需要让教学目标实现从一维向三维的转变。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话,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更加丰富,所呈现出来的教学过程也会更加生动。例如:在进行《大洲和大洋》这一课内容的教学之前,笔者就对其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进行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设立。笔者所设立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是: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对以上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运用。笔者所设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会观看地图,在此过程中主动学习和理解有关大洲和大洋的知识;笔者所设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进而产生保护海洋的意识,并且做出相应的举动。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的教学行为就是围绕以上三个目标所进行的,进而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收获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和素质。
         二、创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有着一视同仁的态度,所有学生学习的内容都一致。在此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因为难度过高而产生畏惧心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因为难度过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基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他们需要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文化艺术之都:巴黎》这课内容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分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方法,但因为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有的学生还只停留在掌握层面。针对于后者,笔者就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巴黎自然条件的分析;针对于前者,笔者则会更多地是让学生感受巴黎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搜集巴黎的各种资料,进而在此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笔者为学生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是符合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未来的发展的。这样的话,不同的学生在笔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会有着不同的收获。
         三、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方面走上可持续的道路。

也就是说,学生即使脱离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他们也能够有着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动力和收获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能力。那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做到这一点呢?类似于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方法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其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家住平原》这一课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会让学生进行泰国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相关资料的搜集。在搜集的过程中,笔者会分为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三个板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其中一个板块进行搜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会将学生分成泰国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两个小组,两个小组的成员相互保持着竞争关系。接下来笔者就会让学生按照板块来进行发言,首先是生产生活板块,搜集这部分资料的学生需要轮流进行资料的呈现,直到另一个小组中无资料呈现为止。然后笔者就会结合两组所呈现的资料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进而让学生在对比中对两个平原的相关知识有着深刻的了解。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结合小组成员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对他们进行打分。在课堂教学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就会判断出输赢。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着十分积极的表现,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因此得到了发挥。
         四、创新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评价环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创新,一是评价内容,二是评价形式。教师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我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进而在教学评价的帮助下有着全面的发展。在评价内容方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不光要关注学生收获的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步程度等。在评价形式方面,不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例如:在进行《青藏地区》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会引导学生在搜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进而对青藏牧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特色进行学习和理解。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笔者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也会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观察。在教学评价环节,笔者首先会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反思和观察为基础来完成评价任务。接下来笔者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进行补充。
         五、创新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后作业通常会以试卷和习题的形式出现,进而导致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应用一直被局限在课本和课堂中,他们无法将之灵活地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行为就毫无意义可言。基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就需要进行课后作业的创新,他们需要将其用实践活动的形式取代,一来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更加充足,二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进行了《我的家在哪里》这课内容的教学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地图三要素,并且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来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接下来笔者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应用。此时就会为学生布置“探索自家周围环境”的实践活动。学生需要从自己家所在的社区入手,对周围的环境展开了解,并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减少遗漏现象的出现,他们就会对地图进行运用,也因此对自己所学的历史与社会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应用。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要能够帮助教师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学生也才能够让所学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和培养的历史与社会能力成为自己人生路上顺利前行的依仗。为了做到这一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就需要从各方各面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这样的话,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让学生有着十分丰富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倩.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7(20):67-68.
         [2]王伯学.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112+114.
         [3]蒋贤敏.谈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