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炜
陕西省宝鸡市新福园中学 陕西 宝鸡 721000
摘要:“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特别是积极有效的思维情境,就能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提升数学能力。创设思维情境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积极创导的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与策略,帮助学生走近数学,走进数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宰者。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程改革;主动学习;探索创新
女儿曾在她的日记中写道:作为数学教师的爸爸回家后经常叫我做数学题,还教我这教我那,我很不情愿,甚至很反感,总是故意推脱说没时间。可是有一次,爸爸拉着我和他做个游戏:比赛做题,谁赢了就奖颗葡萄,结果葡萄几乎都被我吃掉了。我兴奋极了。尽管后来我知道爸爸是故意让我的,我还是总想抽出时间和爸爸比赛。就这样,我顺利的考取了理想学校。
正是这样一篇日记,引起了我的深思,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性,正因为这样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讨厌数学,不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也很困难。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去让学生喜欢去学数学?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上他所任教的学科。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想赢得学生的喜欢我觉得我们自己首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有良好的师德,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数学老师也要博览群书,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水平,江苏数学特级教师张嘉瑾原来就酷爱文学,能出口成章。中学数学杂志社何延凯社长也是妙语成珠,他们均能从语言上吸引学生,听他们讲课,是在享受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学生会觉得一节课很短暂。
2、用宽容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用宽容的心接受每位学生,关怀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一位专家在讲家庭教育时曾提到:教师型家长看到孩子的作业总会说,教你多少遍了?怎么连这都不会等等,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试问一下,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话语呢?难道我们教师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总是这么不能容忍,不能理解他人?想让学生喜欢你,首先老师要能接受并喜欢每一个学生。
3、和学生融为一体
多参加学生的活动,比如和学生一起跑步、打球、做游戏,这样会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加深彼此的理解,置身于学生的情感之中,取得共鸣,赢得学生的赏识,学生“亲”你这个老师,才能“信”你所传的“道”。
二、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情境化、生活化、游戏化,让它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1、情趣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一开始,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反而会使气氛更紧张。因此,新课引入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游戏增趣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使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乐中获取知识,感悟数学的情趣。在讲四种命题一课时,我设计的幻灯片就增加了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课堂上快速回答出变幻的各种命题的相应内容。同学们积极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也很好。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
1、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长期处于学习困难中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习动力和信心。我有个学生曾经在班上成绩一般,学习动力也不大,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讲椭圆的标准方程。这是我前一天给全班同学布置的作业,第二天一上课,他主动举手要求上讲台来。结果,流畅的表达、漂亮的板书竟赢来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看来他是精心准备了的,而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这一次的掌声一直陪伴着他、激励着他,直到他毕业后考取了华东师大数学系!
2、让学生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成就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
学习困难学生把自己同学习优秀学生比较,会越比自信心越低;但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我的学生索飞曾经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尤其是数学,几乎提不起来,我就从他每一次的作业中、整理的笔记中找优点,这次做的这道题很有新意,今天的选择全对了,他在一点一滴的喜悦中进步着,后来数学考了145分,他有了信心,再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笨了。在对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制订适合他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善于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
有一些学生由于接受慢或表达能力差,在课堂上总是不会说或怕说错,就算教师耐心地提示、鼓励他,他还是体会不到成就感。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合作交流的机会,刻意精心组织一些课题研究,让他们在小组中听同学讲,或者交流,并积极参与进去,这样他们就比较有信心,也容易获得成功。同时,课题研究的安排,会使不同层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和发挥,满足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就需要。记得我上学时,我的数学老师也是在课余时偶尔给我们一两个题目,和我们共同研究。当看我们实在困难时,他就会提出一两个方法或结论和我们共同探讨,有时整个下午也不见得做出一道具体题目,但却更叫我们觉得老师是在和我们一起“共同探讨”。正是这种重过程不重结论的探讨,使我们个个有了自信,我们是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数学问题的人!从而也使我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