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语文周末学习课程之我思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许洋槐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许洋槐
        四川省蒲江中学实验学校 61163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语文学习中更有效的为学生终身发展蓄力,这就成为了我校语文教师长期思考的一个话题。结合我校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除了对语文课堂进行必要改革,抓好课堂学习效益提升以外,也应对传统语文周末作业进行改革,将课堂适时延伸到课外,通过设置系统化的语文周末学习课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有效补充,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 周末学习 课程
        我校语文周末学习课程是在教研组的统筹规划下,以一周为时间段,以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载体的校本特色课程。它包括如资料信息收集、专题辩论、调查访问、亲身体验等综合学习的内容,是我校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积淀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周末学习课程目标:
        1、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文化自信;
        2、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将语文所学更好的融入社会,感触生活。通过自主参与、体验与感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人文积淀,家庭、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以团体自主学习为助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孩子在语文集体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增强团队意识,强化集体责任感,促进同伴之间相互进步。
        二、周末学习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系统化、梯次性的顶层设计让周末学习“细”起来
        语文周末学习课程必须做好顶层规划,体现出系统化、梯次性的特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我们在课程设置时秉持“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为学生未来发展蓄力”的课程理念,对初中三年语文周末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从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7-9年级分别以“积淀人文我快乐”、“家庭生活我参与”、“热爱祖国我担当”作为年级语文周末学习总话题,引导学生注重个人传统文化积淀、注重和谐家庭氛围营造、注重家国情怀培养,为学生成为一个人文丰厚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化、趣味性的实践内容让周末学习“活”起来
        语文周末学习课程,绝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的机械重复,必须以书本知识为依托,坚持多元化、趣味性的原则,与当地风土人情相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近年来,我们在各年级总话题之下主要开展了三大类型的活动:一是人文与书本相结合:如“我家姓氏从何来”、“我为我家写对联”、“二十四节气文化”、“定家规、写家训”等;二是人文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如“石象湖采风”、“樱桃山诗歌会”、“初寻了翁文化”、“西来古韵”、“我为蒲江高铁写赞歌”等;三是人文与时代热点相结合:如“我为中国航天点赞”、“我为秦岭保护写倡议”、“发展经济是否需要牺牲生态环境辩论赛”等,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子游”、“手抄报刊”、“调查报告”、“辩论”、“诗歌创作”等多种形式完成语文周末学习任务,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语文的提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三)精细化、针对性的推进过程让周末学习“实”起来
        周末学习课程要真正落地,必须做好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工作,只有真正做到精细化、针对性,才能让学生的周末语文学习行之有效。我们在推进中主要是做好“三抓三落实一重视”工作。
        三抓:教研组抓规划,备课组长抓推进,学科教师抓细化。教研组长在各年级总话题的基础下做好各年级学期周末课程的统筹规划,方向导航;备课组长做好本年级周末作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学科教师负责周末作业的细化管理。
        三落实:落实人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落实课程的考核评价、落实课程的总结反思。周末语文作业设置要和人文相关,切忌为活动而活动;课程实施后要及时评价与表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科教师每周课程后要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对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
        一重视:重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取得家长支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
        (四)人性化、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让周末学习“动”起来
        任何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可持续激励机制,能让所有学生真正“动”起来,否则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会产生懈怠感。我们在课程评价时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课程结果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过程,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所获得的人文感悟。二是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我们提倡以家庭或者学习团队为主开展语文周末学习活动,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力争通过活动,能让学生带动家庭甚至更多的人卷入进来,关注人文。三是分层评价与综合考量相结合。将班级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分为A\B\C三类,综合组成不同学习团队,力争每个团队搭配均匀。在考核时按照相应层次开展分类评估,力争让各个层次学生都能收获成就感。
        三、周末学习课程效果
        我们的周末语文学习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较大提升了语文教育效果,聚焦学生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涵养人文,充分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生、教师、家长各个层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周末学习我做主,学生能力获提升
        丰富的周末语文教育渠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运用语文,在运用语文中再学习语文,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表现与提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展示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周末语文学习反促课堂提升,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更加积极,学科思维品质有了显著提升,他们更爱学习、更爱思考、更爱合作,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语文成绩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生命在周末学习中获得“生长”。
        (二)教师认识渐转变,专业素养获提升
        语文周末学习课程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既解放了教师的思想,使教师打破了已有的思维定势,落实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又通过不断的扩大语文的外延,使教师的教学生命与学生语文学习的互动增多,促使教师不断钻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周末学习课程的需要。
        (三)家长卷入有收获,亲子关系更融洽
        语文周末学习课程有相当数量的内容需要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卷入过程也是家长人文素养与孩子共同提升的过程,亲子互动,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与对话中,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只有源于书本,延于课外,在生活中丰富,在实践中提升,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巨大魅力!我们坚信通过我校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通过我们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我们的语文周末学习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张曙光.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内容建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36.
        【2】宫立英.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16):232.
        【3】吴忠豪.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J].小学教学研究,2017,000(007):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