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峰
杭州胜利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2
摘要:习作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是一个重难点部分,对于这一时期学生以后的综合学习与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构建出习作教学课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习作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习作能力获得有效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策略
语文学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对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它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从学生启蒙阶段抓起。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习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写作基础与写作能力,才能够实现语言表达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联系实际生活
语文学科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相关的联系,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其中,让学生感觉到习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体会到习作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所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投入到习作学习当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具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且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推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进行“猜猜他是谁”习作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等引导其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好朋友。然后,笔者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好朋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享,其中包括好朋友长什么样子,他有什么特长、爱好,你们平时在一起的时候都会玩一些什么等等,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根据学生的描述来猜一猜这位好朋友是谁,猜对的学生会获得一些奖励。最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享与描述进行习作练习,促使他们的习作水平与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笔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具有明显的提升,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习作学习的乐趣,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构建习作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年龄以及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缺乏对于一些事物的观察与具体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难以表达出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事物。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构建出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之中进行观察、体验与感受,进而有效促使学生写出情感饱满的文章。
例如,在进行“这儿真美”习作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方式将一些优美的风景或者旅游胜地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播放了出来,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来进行观看与体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了解到不同景色的美。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依次将观看资料过程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在遇到学生表达不通顺的情况下,笔者会给予他们正确、科学的引导,协助他们完整的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是有限的,他们在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也都具体有不同的想法,学生在聆听其他同学分享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并且能够促进自身的表达能力提升,进而有效促进了习作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提升。
三、培养习作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仅只是积累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逐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为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写作水平提升具有比较高的帮助。
例如,笔者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还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们将自己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等记录下来。学生们在刚开始记录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耐心对他们进行了指导与帮助。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们的写作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比较高的提升,并且逐渐形成了每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这能够有效为学生的习作学习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习作教学,教师可以从联系实际生活、构建习作情境、培养习作习惯等多方面出发,全面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综合能力以及写作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家继.漫谈小学习作有效教学的策略性建构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4):89-90.
[2]张安秀.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建议[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76-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