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何丽娟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由语文教师正确引导
        何丽娟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曙光小学   32101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由语文教师正确引导,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以此有效拓展课内阅读文本,在课内外文本相互促进照应中让学生把握更多语文知识,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本文笔者就学生当前课外阅读现状,从课外阅读的价值意义和教学实施策略两方面入手探析如何丰富学生的语文认知,完善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传统的教学思想往往将应试成绩的提升当作教学目标,很多时候教师会将关注点放在对课内文本的研读分析中,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语文知识,导致学生对本学科丧失学习兴趣。新课标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作为阅读课堂的延伸,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对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和拓展阅读视野有重要作用,高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其核心素养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作用,并有效创新教学策略手段开展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意义
        (一)增教学之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拘泥于有限的时间内,教学效果提升最优化学生也只能获取“一桶水”,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则能让学生徜徉于“江河湖海”,促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更多知识。作为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课外阅读补充了教材文本的空白,促使课内阅读不断前移,能为课堂增添别样精彩。在《忆读书》公开课教学时,讲课教师在课堂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四大名著最喜欢哪一本,喜欢的经典名著中最喜欢或者对哪个人物印象最为深刻,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学生们的妙语连珠让听课的老师点头称赞。但是,如果学生在此之前没有阅读过相关作品,那他们必然对教师的问题“一头雾水”,老师也不敢在公开课中如此设计问题。这篇课文并没有提到四大名著,但教师用课外阅读作支撑,不仅能给学生展现风采的平台,也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二)激写作之灵气
        读写结合向来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强调的重要教学方法,多读书能够改进学生的写作技能,让学生最终形成优秀的语言能力,只有厚积薄发,学生写作时才能妙笔生花。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我想对您说》这篇习作时,可以在课前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自主搜集关于“爱与感恩”的经典美篇进行阅读,除了领悟文本情感,还要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段进行背诵。有一位学生在写作姥姥把仅剩一颗的糖果塞到自己嘴里这个片段时写:“我觉得嘴里含的不止是甜甜的糖果,更是您对我暖暖的爱。”还有的学生用排比、比喻句写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及我想要反馈给妈妈的爱,课堂中,教师不仅让这些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还让学生说一说经验体会。正是课后的课外积累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将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反复体会,在写作时结合主题做出自己的理解和修改,在活学活用中让自己的习作充满了灵气。
        (三)输交际之根本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甚是密切,语言积累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口语交际的强弱,因此教师不能将学生的语言积累完全囿于语文课堂和课本中,而应该鼓励和引导他们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在“讲民间故事”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完单元第一课后就将单元最后的课外阅读提前做好布置,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和阅读民间的故事,然后选取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趣味性强的民间故事进行重点阅读,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先讲给家人听,然后让家人给自己提意见,并在后续设计主题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故事分享给同学,课堂上,学生个个热情高涨,都愿意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这样,教师通过课外阅读的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启学生之心智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教育智慧,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长久下去必然会使得其视野变得开阔,这对其树立高远的志向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各类经典文章和作品,能够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微妙且深刻的触动,会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比如,学生阅读《哈利·波特》能让他们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人物矛盾中体味到人的本性,通过推荐高年级的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名著作品能够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有强烈的阅读共鸣,让学生在懵懂中对生活有深刻的认知,从而得到润物无声的启迪。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塑造心灵,培养人格。
        二、课外阅读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如果采用过去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充分丰富其阅读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五年级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认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此前分好的小组互相督促彼此进行课外阅读,并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改编成角色情景剧在主题会上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阅读交流会,这个活动可以在全校范围中普及,让学生阅读后相互探讨,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书籍中的故事,对书籍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二)结合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制定阅读策略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核心素养培育提升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能够充分认识到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年级的学生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可以结合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传授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好读书不如会读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还要能够充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只有让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技巧,才能够完成高效化的课外阅读环节构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恰当引导,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视觉及听觉感官进行阅读,以此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选读法、精读法和速读法,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已经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巩固,教师在选择经典篇目时,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正在进行的学习项目。在精读指导中,可以让学生对课外篇目中的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阅读信息的获取。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彰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课外阅读的教育价值意义,在有充分认识后通过创新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斌林,胡彪.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3+5.
        [2]黄健容.学生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指导[J].科技资讯,2016,14(31):113-114.
        [3]蒋碧薇.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J].求知导刊,2015(2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