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霖
山东省聊城市东方小学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学好小学语文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提升具有直接的影响。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本就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不同时期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综合特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规划。因此,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定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有效应用策略
阅读与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属于两大重点部分内容,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与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教学实效性与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读写结合”通过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可以有效实现以写促读、以读学写的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与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具有非常必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特征
(一)具有综合性特征
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一直是广大知识传授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与教学重心,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当中通常都是将阅读与写作分开进行教学,导致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知识与文章,甚至一些学生会对写作产生严重的排斥与抵触心理。鉴于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能够促使教学效果更加高效合理,并且能够有效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双赢”的效果。
(二)具有实用性特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将阅读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实际应用于写作当中,所以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特征,使学生将课本教材作为范文,他们也会掌握到一定的写作方式与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会很好的避免无话可写、没有思路等现象的出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作者的表达手法、写作意图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阅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所存在的问题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教学策略,通过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互相促进的教学作用。但是具体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主要围绕着课本教材展开活动,而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阅读为主,所以就出现了教学中让学生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环节与教学方面,而写作教学相对来说占据的时间比较少,教学内容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甚至经常出现一些教师将写作教学作为课后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长此以往下去,通常会出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但是写作能力与水平相对来说却比较薄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与阻碍。
三、优化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应用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文章的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文字上,对于其中的含义、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等并没有深入、具体的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与关注。
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教材文章的基础之上,深入理解、学习其中的知识内容,并且进一步将其运用到写作过程中,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写作的经验,将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过程化为主动状态。
例如,在进行《腊八粥》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文章中主要描绘了主人公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每一部分的写作方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等,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写出人们对于腊八粥的喜爱的?学生们在经过自由回答之后,笔者再结合文章中的具体知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笔者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并且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深入理解,在学生诵读完文章之后笔者再让他们结合所学习到的知识,写出一种自己比较喜爱的食物,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文章中的知识构建写作框架,再进行知识填充。如此一来,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之中不仅仅深入体会到了文章中的知识内容,并且还能够将阅读文章过程中掌握到的知识合理应用于写作当中,进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二)合理拓展课外阅读与应用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使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写作技巧与相关知识,但是由于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有限,所以具体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很好的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不仅仅需要依靠课本教材中的文章,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合理拓展课外阅读,进而强化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会合理运用课余的时间选择一些课外书籍,这些课外书籍都比较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其中包括了《爱的教育》、《三毛流浪记》、《小王子》等,在课堂中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丰富他们的阅读量,使学生能够不断积累到大量的写作素材。然后,笔者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们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题材,并且快速确定写作思路等。最后,笔者还会与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让家长在学生课余的时间带领他们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将自己阅读之后的感受记录下来,在课堂中比一比哪位同学的记录数量最多、质量最佳,给予这位学生一定的奖励与表扬,同时给予其他同学鼓励,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逐渐增强。
(三)注重习作阅读与正确修改
写作教学不仅仅包括了写作练习与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对于学生自身的写作阅读与修改同样比较重视,也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习作阅读与修改明确认知到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修改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让学生以《梦想是什么》为主题展开写作的过程中,班级当中一些学生运用了“梦想是什么”这句话,但是结尾处却是用的逗号或者句号。然后,笔者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时的疑问语气进行思考,学生就能够充分在朗读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点问题,并且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也会避免同样的问题产生,促使学生的作文写作更加规范。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应用、合理拓展课外阅读与应用、注重习作阅读与正确修改等多方面出发,全面将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融入进来,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艳萍.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66-67.
[2]丁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23):195.
[3]陈燕平.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