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秀娟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 25110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效率的工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改善学生对于写作的态度,制作思维导图还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中关键词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于基本的文章脉络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以“思维导图概述”和“运用思维导图完成语文教学中读写教育的途径”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读与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面,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读与写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到底应该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完成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示出来。思维导图具有以中心图形为中心,以一定的联系向四周扩散的特点,思维导图中有中心有分支,关系明确。小学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思维导图不仅形式简单而且新奇有趣,逻辑关系明确,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学习。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思维导图既简单又有效,是在短时间内高效学习和思考的强而有力的工具。小学的学生在进行读与写的学习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笔记的书写,学生的记忆力和写字速度都较差,因此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书写无关、无用的修饰词,而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减少需要书写的文字,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小学的学生正是进行思维锻炼和思维发展重要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对于阅读的学习来说,思维导图会帮助学生,使学生善于抓住文章的脉络,抓住重点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写作来讲,小学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为了达到既定的字数在文章中废话连篇,有时候还会写着写着就偏离了文章的主体,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提笔都需要思考良久,但想的越来越多,却不知如何利用和安排想好的素材。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由简入手,在写文章的时候围绕框架出发,避免在写作的时候出现手忙脚乱的场面。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读与写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思维导图完成语文教学中读写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善于制作思维导图。小学的学生年纪比较小,理解能力和记忆力不佳,有一些文章的人物较多,脉络复杂,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边阅读边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学习,制作思维导图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笔,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来表示,有助于制作出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还有助于提高思维导图的美观性。文章中的线索往往不止一条,学生可以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现表面的联系和内在的联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略读文章进行思维导图框架的勾勒,再进行细致的阅读补充思维导图,最后进行最后一遍的阅读,确定思维导图有无错误。例如笔者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的教学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较长,小学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无法从较长的文章中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无法抓住文中主人公的特点。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从人物分析、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出发,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的时候,分析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人物性格特点,并且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运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了出来,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文章中每个人性格特点的了解,并且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制作思维导图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生对于文章掌握的效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讲是一大难题,学生往往看到写作就头疼,而每次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想文章的内容、去打草稿,有时候写到一半就无话可说了,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甚至都写不够字数,也正因为如此,小学的学生对于写作缺乏信心,甚至还会厌烦写作,这正是由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一个良好的进行写作构思的方法导致的。教师应该在学生写作的时候,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制作思维导图就是在写作之前将文章的大致脉络等进行确定,制作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展开,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事先制作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语言的丰富,避免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情况和写跑题的情况的出现。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有助于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笔者让学生写一篇围绕着 “身边的小人物”的文章,就让学生们先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关于文章的主题进行延伸,确定文章的主人公,然后确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由性格特点出发加入主人公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再确定时间发生的起因,例如我的鞋走在路上突然坏了或者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确定事件发生的经过,最后确定结果。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文章的框架确定,进而在写作的时候进行适当地延伸,增添环境描写等为文章添彩。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有助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缕清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主旨,避免在写作的时候写跑题。思维导图的制作还有助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提前确定文章的框架,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只需要围绕框架进行写作即可,提高了学生写作的速度,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进入写作的状态,避免了时间的浪费,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效率,防止学生养成拖延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的教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读与写的效率。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对于文章中心内容、文章主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的把握,学生由繁入简,增加学生学语文章的理解,方便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有助于学生由简入繁,帮助学生先将文章的脉络和主人公的特点写下来,让学生由思维导图展开写作,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等情况,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爱华.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J].文存阅刊,2017,000(003):P.117-117.
[2]江斐斌.思维导图在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26):P.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