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东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750002
摘要:高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度过了十几年的语文知识学习生活,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已经大概形成了自身独到的见解,再加上学生时时刻刻耳濡目染在语文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能清晰的认知到当下的语文作文学习方法不再适用于高中的语文作文练习。本文从浅析引导式作文教学实施的有利前提条件;优化引导式作文教学的教习设备和形式;拓展充足的学生运用引导式作文教学的素材和实践机会几个方面,说说教师应该怎样合情合理的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推行引导式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引导式教学;作文练习
在以往的语文作文教导中,虽说教师没有轻视作文在语文的整体教学板块中的作用,但是教师一般都会认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多年的语文作文写作,也没有哪位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有问题。为此教师对高中学生的语文作文练习采取放任态度,忽视了学生之所以为学生便是因为他们还需要不断的成长、历练。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语文作文师选择引导式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促进语文思维的完善,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述兴趣和对语文作文练习的学习兴趣、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准。
一、浅析引导式作文教学实施的有利前提条件
人是一种群居性生物,是一种同时兼具脆弱与强大的矛盾复杂体,人的这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各种技能,探索自然运转、社会前行的奥秘。在人这既漫长有短暂的人生历险之旅,没有谁会陪着谁从开始走到结束,谁都是人生中的一段过客或是独特的回忆。所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人处事的道理、知识和文学修养的教导,给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提升为人处事的圆滑,知识和文学修养的自我探究、提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相同的道理。在高中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选择引导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高中学生已经渐渐成年,懂得了控制、约束自身的懒散性和贪玩性,懂得了给自身树立合情合理且可能实现的生活、学习目标,对语文作文板块也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教师推行高中语文作文的引导式教学时,先要结合当下学生的语文作文掌握情况和学生对生活的、情感的理解范畴,引导学生明白学习中教师带去的始终有限,教师应该鼓励、提升学生对自身语文作文水平的自信心。
例如,在《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一单元的作文技巧训练讲解中,教师需要通过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教导,让学生学习、掌握“领会在用文字叙些一件事情中什么是波澜”、“品味这种波澜在整篇语文作文中呈现出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明白在一片语文作文中怎样用文字让叙写的事情兴波澜生变化的技巧”。为此教师在上课前便要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在上课时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件妙趣横生、起起伏伏的故事或事情,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和勾起学生对事件之后发展走向的好奇和兴趣,再用对比的形式简述一件事情,引导学生自发的学习、探究该堂课的语文作文练习知识点。
二、优化引导式作文教学的教习设备和形式
在这个便捷、孤独的数据时代,人们创造了许许多多有助于更加简洁、明了的生活、学习工具,其中对教育冲击力最大的则属多媒体教学设备,它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帮助教师优化了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自己作品的交流平台和接触其他优秀语文作品的来源。语文作文的写作内容最主要的是讲求写作者的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限制学生的写作内容,语文写作应该是一件自由、随意、轻松的事情,教师在教导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时最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让学生将语文作文练习融入到生活、社会中,关注形形色色、各有其所的人。
教师比学生多的是经验和生活阅历,但每个人的人生并不一样,谁也没有资格让他人重复自己的人生,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语文写作时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在思维和创造力上打破时间、空间的桎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新奇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语文作文练习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用文字记录生活、情感的质朴。
例如,在《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一单元的作文技巧训练讲解中,教师在课前先询问学生一个问题,“父母生养了你,你有经常对他们感恩吗,以什么形式?”以此引发学生对表达自己情感方式的思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看看别人是怎么表述自身的情感的,引导学生思考将资料中的人物换成自己,是否会用此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在观赏、回忆和寻找中掌握“用景、物等抒情的写法,让学生的作文情、景和物交融”,引导学生学会在作文中抒情,让观看的人感受到作文中表达出的真情实感。
三、拓展充足的学生运用引导式作文教学的素材和实践机会
周海中先生曾经说过“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学习的宗旨本就是为了“用”,若是本末倒置“学而不用”那又何必让学生浪费本就不够的时间、精力去学呢?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本就非常紧凑,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语文作文练习时一定要注意“精而简”,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作文写作技巧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在以往的语文作文训练教学中,教师都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完成,随后教导教师那里由教师统一审阅、给出评价,然后归还给学生。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学意义微乎其微,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潜意识中都将此当做了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难有所得、所感,教师在这过程中很难摸清学生当下的语文作文学习状况。为此教师不能将语文作文的练习机会、教学时间全放到课堂上,教师应该尽自身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相适的语文作文锻炼机会;引导学生感受、热爱、观察和记录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见识积累写作素材和灵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语文作文向社会中的报刊杂志投稿;举荐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的作文比赛和学校举办的相关比赛。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练习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语文作文训练赛中锻炼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例如,在《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一单元的作文技巧训练讲解中,能写得深刻自然也需要学生对所写事物记得深刻,为此当然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过才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导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的社会福利机构做义工,让学生再以此写一篇自身的感受,写作内容没有限制,学生完成后教师帮助学生再做一些修改然后向报刊杂志投稿,同时将学生们的作文拿出来做一次展览,让学生在、分享交流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意向重新写作,写完了大家在一起探讨作文中值得学习、可以修改的地方,展览结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想抒写所得。
从上文内容的陈述、探析可以得知,教师可以从浅析引导式作文教学实施的有利前提条件;优化引导式作文教学的教习设备和形式;拓展充足的学生运用引导式作文教学的素材和实践机会这三个方面,开展对高中语文作文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教师不可能一直陪伴学生的学习生涯,教师再优秀也总有将知识、经验向学生教导完的时候,而且别人的学习经验对学生来说也只是一个参照物,知识总要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和掌握了那才是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教导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时,要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述自身的情感和经历为主,让学生学习、理解透彻用文字表达自身想法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闫永政.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217.
[2]王玮.文思推理与高中作文引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