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王灵云
[导读] 音乐是一种进行教育的特殊形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的培育和提高
        王灵云
        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学   317605
        摘要:音乐是一种进行教育的特殊形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
        音乐是高中的必修科目,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平台。音乐是艺术教育尤其是美育的重要形式,音乐也成为当代流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的喜爱,甚至对他们的情感培育和人生追求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到音乐的情境当中,没有让学生自主感知音乐的美。鉴于此,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音乐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音乐表面上所蕴含和抒发的是丰富的感情,但深藏在其后的却是词曲作家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将抽象的音乐形式背后所深藏的人生故事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形象感知,更能提升学生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学生自幼年时期就开始听故事,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音乐与故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音乐作品就包含着一些情绪和故事,比如著名钢琴家朗朗曾说:音乐当中蕴含着绝美的故事。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故事导入法的运用,并适当地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例如,在教学《广陵散》内容时,我就给学生讲授了嵇康的故事,这首神奇绝伦的《广陵散》是嵇康在洛西游玩之时,由一个古人所赠,并且这个古人告诉嵇康此曲不得教人。嵇康在音乐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对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弹得一首好琴,可是嵇康的性格却是比较耿直,不屈从于司马家族,最终被皇帝下令处死,在临死之际,嵇康当着三千太学生的面演奏了这首曲子,听着不无为之动容。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很入神,这样进行导入就会水到渠成。
        二、实行因材施教,促进能力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形式单调。课堂中学唱歌曲一般都是采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的形式而进行的,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音乐课堂枯燥无味,导致音乐艺术教学出现呆板和模式化现象,僵硬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音乐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妨碍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和主动意识。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自主理解创新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汉族民歌"内容时,这节课学习的是汉族民歌,让学生通过《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这三首民歌,感受民族歌曲创作的风格。作为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汉族民歌,是汉族生活习俗和民族感情的重要载体,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唱出符合不同地区旋律特点、方言特色的歌曲,要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作品认识表达自己的艺术审美。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综合提高艺术素养和相关的审美能力。
        三、设置问题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勤学善思,学思结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所在。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世界进步的源泉是矛盾,正是因为对事物的思考与质疑,才能不断推翻、创新,建立新的事物和新的体系。从建构主义来分析,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问题情境是最常用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但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张弛有度,既要生动、有趣,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学《孟姜女》内容时,我并没有急于切入主题,而是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这首民歌是出自什么地方?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它又表达了什么内涵?由于学生已经预习了部分东西,因此知道是河北民歌,但是对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学生不了解,但是学生又急于知道,此时再给学生介绍这部分知识的内容,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四、创设文化情境,加深音乐理解
        音乐也是一种文化,并与其他文化形式有着深刻的关联。任何音乐作品的诞生都是有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做支撑的,教师要注重利用文化导入法,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京剧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京剧的发展历史既是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由四大徽班进京形成的,并融合了其他戏曲的部分特点,京剧的诞生历史虽不如其他的戏曲时间长,但是已经发展成了我国的国粹。在学习《国之瑰宝——京剧》这课时,我引入了视频资料京剧发展史,向学生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京剧的缘起与演变。我还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关于京剧文化的问题,比如让学生说出京剧的一些著名大师?京剧当中可以分为哪一些行当?有哪些著名的京剧作品?这样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学生对京剧文化的了解。
        五、强调音乐实践,培养知识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过程。奥尔夫教学法与以往的教学观念不同,非常注重实践教学,这与新课背景下的教育观相一致。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教师不需要讲解太多,只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实践,并让学生在实践中相互沟通。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充分发挥对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国之瑰宝——京剧》内容时,我就为学生渗透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唱腔以及京剧的发展,让学生在课下对梅兰芳的生平资料进行搜集,可以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打印出来带到课上;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将报纸或杂志剪下来贴到笔记本上。总之,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带到课上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学生自由讨论过后,教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
        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品德教育
        1.在音乐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每位音乐教师的责任所在和使命担当的体现。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古代中国,孔子曾经把音乐作为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之间能够友善团结同心同德,最终通过引领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音乐始终具有鼓舞人心、启发心智、提升境界和净化灵魂的作用,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让无形的铿锵有力的音乐成为鼓舞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源泉。
        2.在课外活动中融入音乐教育
        音乐教师除了要在音乐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对正能量歌曲的兴趣与爱好,更要积极融入学校的德育大体系,在合唱比赛中、在艺术节汇演中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指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家国热情,夯实学生的崇高品质,让音乐教育成为学生心灵与思想境界提升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音乐课堂教学要成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声力量和积极力量,在学生的美育素养提升中充分发挥价值,成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积极作为、持续创新,通过精湛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实现高中音乐的有效教学,进而使高中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慧.有效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04):71.
        [2]戴颖.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