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王芳
[导读] 随着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广泛受到教师的重视
        王芳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新元学校  251400
        随着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广泛受到教师的重视,一改传统音乐课堂仅重视教唱为主的权重。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普遍具有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片面印象,对于音乐的学习处于不重视的观点。在这一观念的主导下造成初中音乐美育的渗透具有一定挑战性。这也必然需要教师从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对初中音乐学习的刻板影响,从而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高效化、优质性的音乐学习。音乐欣赏简而言之则是“感受与鉴赏”,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通过具体性音乐作品为对象,推动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感受音乐的美、鉴赏音乐美,进而达到实现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视觉传递、重视思维启发两个方面教学方法探索,希望能够快速提升初中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重视视觉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中曾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唤醒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对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个体整体素养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音乐在青少年中是属于感兴趣的学科,但是这个感兴趣更多来自个性化,是无法在课堂中统一教学,学生更多对于音乐兴趣化源自对社会上嘻哈音乐、流行音乐、民谣音乐等,这属于随机性、个性化的音乐倾向。一旦遇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诸多曲目上,或者是欣赏课上学生大多数是欣然无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必须清晰准确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以及如何引导这种兴趣深入化,真正地使得学生学会正确地、科学地、思辨地、情感地感受音乐的美好及人文价值。而教育信息技术工具是具有视觉化、听觉化的教学表现,能够为学生创造多样化、动态化、立体化的教学情境,这样是利于学生的形象化认知,也能够提升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吸引力,在丰富化、仿真性的可视画面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性与好奇心。

例如,在欣赏《走向复兴》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化的情境开展,以教师剪辑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各类基础建设的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改变等等对比性画面展示,同时也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并且配上《走向复兴》背景音乐,先让学生形象化认识“走向复兴”的深层含义,不在单纯理解字面的意思,在多媒体技术的仿真性情境刺激学生多感官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助力学生涌动对祖国无限热爱与自豪,也将极大推动学生主动性、兴趣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及演唱技巧,从而也将为一堂好课产生奠定良好的教学开始。
        二、重视思维启发,提高学生联想能力
        音乐的魅力源自给予人类一个无限想象的窗口。在青春期的学生正是富有无限想象能力的阶段,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学习特征多鼓励学生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只有当教师科学合理的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但是,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的唤起与激发,不是为了让学生无边无际无目的的想象,而是在教师特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教与学质量。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中,我通过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这首由蒙古族歌手德德玛首唱,并在近三十年的岁月中久久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动人的旋律,不知道曾经引发了多少人对内蒙古大草原无限的遐想与神往!教师再问:为什么会引发无数人对大草原的眷恋与向往那,通过为学生展示出一顶顶蒙古包上空炊烟袅袅,火炉上奶香阵阵,草地上歌声嘹亮的情景画面。这样先为学生建立一个想象的思维锚定,然后开始与学生互动:我们一起探索歌名为什么是美丽的草原,大家自由讨论自己想象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或者你见过那些大草原的画面,在学生有的说看过蒙古舞、有的说看过牛羊成群……。在学生踊跃的发言中不同学生都有了自己心中的草原,那么在欣赏歌曲过程中自然富有更多想象力与情感性,学生也自然具有好奇心与渴望听到这一首音乐。这样鼓舞性、引导性的触发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学习环境,不仅促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也能够在学生自由参与、自由表达的学习空间中获取更加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高效化、优质性目的。
        三、总结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阶段教师应该重在唤醒、引导、培养,因为学生在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限制下,是不能持久性、专一性听音乐。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通过诱导方式不断地推动学生投入到欣赏音乐的学习中,然后基于学生学情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教学盛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