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定坤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中学 贵州 黔南州 558112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体育教育教学来说,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作为新时达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艰巨的责任和使命,从多方面着手,探究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为学生打造更高质量的初中体育课堂。为此,本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参考策略,希望能够对一线初中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高质量课堂;实践策略;案例分析
不得不承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体育学科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作为一门中考需要考试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由于体育考试内容的固定性等特点,使其具备了“突击训练”的可能。因此很多学校在展开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都是初一、初二放松,随意,占课、少上的现象仍旧存在,到了中考之前,考试集中训练,为的就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无疑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利于学生获得更优质的体育运动、学习效果,亟待改善。
一、充分利用体育器材,构建多课堂,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体育学习效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体育器材的运用,能够让教师讲,学生示范做,不断练习的枯燥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精彩多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在展开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立足实际,有意识的为学生融入更多的体育器材,并带领学生制作一些运动器材,对现有的器材进行多样化的利用,以尽可能的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体育课堂。
例如,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比较重视体育器材的利用程度,对于跳绳这个简单的体育器材,就带领学生展开跳绳、夹抛绳、跳绳移动、绳球、二人三足等多形式的运动;又如,对于胶圈这个常见的体育器材,带领学生开展了多人拔河、套活动目标、网圈接球、赶圈穿梭、踩双圈接力等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总的来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都能充分的利用器材展开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最终获得了比较优质的体育运动效果。
二、落实多样化游戏,快乐氛围,积极参与
体育与游戏本身就是密切相关的,紧密联系的,而且游戏也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放松下来,让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此时,在展开相关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教学,自然能够获得更好的体育运动效果。
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为学生融入多样化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编创新的体育游戏,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自然能够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学生也更愿意参与,此时,我们教师在进行专业化的体育训练和指导,自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如“打鸭子”“击鼓传花”“贴膏药”“喊数号”“奔跑吧!兄弟”“蹲萝卜”“体育知识竞赛”……学生们都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收获更优质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多样化情境,感官联动,提高效率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以来各科、各学段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式之一,因其拥有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的特点,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所以,我们在实际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时,当然也需要立足实际,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一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二来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丰富,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诉求;此外,还需要做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尽可能的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跨障碍物跑”这一内容时,就为学生创设了“重走长征路”的情境,将越“雪山”“草地”“大渡河”作为障碍来让学生练习如何跨越障碍物,在另一次训练中,又为学生创设了“森林探险”的情境,将森林中的各种障碍物作为练习的对象,多样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拥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跨障碍物跑”训练的热情,最终当然收获了不错的训练效果。
总的来说,在实际展开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改变“应试化”的体育训练模式,落实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实际展开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从多方面着手,有意识的为学生融入更多样、精彩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的精彩,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热情和自信心,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线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是获得更优质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将其落到实处,当然,本文所做的研究不够丰富和完善,给出的 策略是个人认为比较有效、可行、实用的三个策略,日后还会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和努力,继续为更优质、精彩初中体育课堂的打造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成龙.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讨[J]. 教师, 2012, 000(022):51-51.
[2]李园园. 新课程下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之浅见[J]. 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2017, 000(014):P.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