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体育课堂实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刘钰婕
[导读] 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进一步的提升
        刘钰婕
        昆明第一中学官渡学校650000
        摘要: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进一步的提升,确保学生体质健康已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则是新的要求。为此,以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为目的,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并做到教学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因此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就立足教学目标的与时俱进,健全并升华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强调内容的朴实无华,培育学生良好运动能力与习惯;科学的教学评价,完善学生健康知识并养成健康行为三个方面,进而确立起实效性较高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引言:
        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了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六个基本要素,而每一项基本要素都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密不可分,而立足这六个基本要素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势必会确保教学实效性的不断提高。为此,如何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高初中体育课堂实效性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就针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希望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

一、教学目标的与时俱进,健全并升华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撑,因为教学目标决为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教师做到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性,那么就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同时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即:健全并升华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课堂教学活动也会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设计和开展。
        以《羽毛球比赛基本规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其间,教学内容上应做到合理精简的同时,还要针对与之紧密相关的教学素材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羽毛球比赛的规则中,很多方面是极为人性化的。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教师尽量选择师生互动,或者小组探究的方法,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生才能够领会到比赛项目的魅力,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也会由此增加。在教学流程上,教师还是要以从准备部分之结束部分这一流程进行设计,确保学生在每一部分的学习中都能够有所感悟,从而为健全并升华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起到促进作用。而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设计,做好每一教学环节的落实工作。其间,在准备部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创建比赛情境为教学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激情和魅力,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情感。而在教学基本部分中,教师可以采用两两一组教学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更好的理解基本规则,体会到规则中有哪些方面是人性化的。而在结束部分则可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为学生提供基本规则的串联,以及相关的指导,进而达到升华学生体育品格的目的。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都紧紧围绕着健全并升华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这一教学目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初步的培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目标中已经展现出来。

二、强调内容的朴实无华,培育学生良好运动能力与习惯
        针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言,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简短意赅,让学生能够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要学习的技能,并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进而达到高效培育学生良好运动能力与习惯的目的,而这恰恰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基本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做到内容的朴实无华则为关键所在。
        例如:在《篮球基本技术-转身、一对一防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精简。其间,主要以“篮球转身技术的动作要领”,以及“一对一防守的上下肢动作、脚步移动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尽量不要涉及到与之不相关的内容,进而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懂并掌握学校学习的技能,达到本课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二是在课上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精简后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与练习。其中,在篮球转身技术的动作要领的讲解与练习上,主要针对转身的脚步移动、持球、身体协调三方面动作要领进行示范讲解,并且以两两一组的方式进行动作要领,以及脚步移动速度等方面的相关练习。而在一对一防守的动作要领的讲解与练习上,教师依然要以上述教学形式为模板,针对学生技术动作要领,以及向前、向左、向右的滑步动作进行讲解,并以小组形式来进行相关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作技能,同时还在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形成一种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也由此体现出来。

三、科学的教学评价,完善学生健康知识并养成健康行为
        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来看,健康知识并养成健康行为是内涵中的重要体现,而学生这一基本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在课堂总结部分得以实现。其原因在于教学评价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结束部分的重要组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究竟学了什么,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强化,学习状态是怎样的,这些显然既有助于完善学生健康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行为,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相一致。
        以《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评价工作中,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教师应围绕“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方法”和“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两个领域,简明扼要的将其进行回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 为学生重组所学新知提供良好的平台,这也是完善学生健康知识的重要体现。第二方面,点评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里,教师主要针对哪一部分学生在哪些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哪些一部分学生在哪些知识掌握上存在欠缺之处进行点评,其间要以肯定和建议的口吻来进行。之后教师则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加以点评,如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加强,进而为完善健康知识起到促进作用。第三方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形成科学锻炼意识和行为。教师在作完点评后,要鼓励学生就课上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说出想法,为教师今后有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如何开展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应该保持在怎样的范围之内等等作出相关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促进身体健康的行为,进而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结论:
        总而言之,立足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上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与行为,进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可是,立足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并非易事,还需要广大教师与学者不断开展全方位的探索与研究,并将其研究观点加以验证和调整方可实现,由此方能确保初中体育课堂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以及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韩金龙.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8,(33).
[2]徐刚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7,(4).
[3]陈小腾.核心素养愿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之转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