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区域性美术教研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崔荣 闫红闯
[导读] 本文主要从美术学科教研的需求与现状、“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地市级美术教研模式的提出与意义
        崔荣 闫红闯
        安阳市教研信息中心  安阳市中华园小学  河南省  安阳市  455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美术学科教研的需求与现状、“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地市级美术教研模式的提出与意义、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的实施、导师工作室的管理、从工作室运行数据看工作模式的有效性等方面,浅谈“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区域性
美术教研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美术工作室;教研模式;现状;有效性
        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是以同学科的成员以所执教的学科为基础,在一个相对时期内,成员的组成是相对固定的、有目的、有过程、有方法地分析和解决学校课程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一种实践性、反思性的专业发展研究活动。
        这种制度在很长的时期内,为形成教学研究之风气,传承教学成功之经验,统一教学指向之目标,规范教学组织之手段,优化教学评价之方法等,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美术学科教研的需求与现状
        (一)美术学科具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
        首先,大部分学校美术教师数量都不足以形成教研组,但美术教师需要有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专业理想,需要一个更广阔的教研平台,需要借鉴更多的教育智慧与教学方法
        其次,美术老师需要专业能力很强的导师指导来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以其专业素养来吸引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第三,在这个提倡合作共赢的时代,美术老师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团队协同发展。
        (二)进行区域性的美术教研势在必行,但传统的区域性的美术教研也有自己的弊端。
        从教研活动的规模来说,美术教学门类多,分科细,传统教研模式由于动辄几百人的集体活动,只能解决粗浅的共性的问题,无法进行分类专业教学的深入研究,也无法满足美术教师个性的成长需求。
        从教研活动的形式上来说,区域性集体教研大多由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单点辐射式的培训或请一个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进行示范课等方式进行,大多数老师只能做个接受者,无法参与其中,无法深入解决教师成长问题。
        从学生对美术老师的需求来说,学生需要能把专业美术技法讲清楚的美术教师,也需要讲课好的美术老师专业水平更高。
         二、“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地市级美术教研模式的提出与意义
        (一)“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地市级美术教研模式是时代的需求、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对区域性的美术教研有需求,美术老师对区域性的教研有需求,学生的学习对美术老师的发展也有需求,但现有的区域性美术教研形式已不适合以上需求,我们急切需要一个新的适合美术老师的区域性美术教研新模式。
        2014年以来,安阳市教研信息中心经过多次的尝试与探索提出了“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的地市级美术教研模式,尝试从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切入,为地市美术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依托现有的美术优质资源,使工作室成为中小学美术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基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
         (二)“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美术教研模式的使命
        1.尝试从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切入,为地市美术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依托现有的美术优质资源,使工作室成为中小学美术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基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
        2.以科研为抓手,以实现有效教学为追求,以调动美术教师工作积极性为目标,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的探索,为地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并具有推广价值的有效教学模式。
        3.以美术专业教研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导师的专业优势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地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树立职业方向和专业理想,提高的整体业务水平。
         三、“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的实施
        (一)聘请专业技能过硬一线优秀美术教师作为“教研导师”,发掘导师的专业优势,形成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导师是工作室的灵魂,导师来源于教学一线的优秀美术老师,且在专业上的有一定的建树、有一定的威望的、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的中小学美术老师才能成为工作室导师,为此我们制定了导师申报条件与申报程序:
        (1)导师申报人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师德师风良好。
        (2)申报人单位具有长期开展美术教师教研活动的意愿。
        (3)导师申报人在美术、书法学科的某个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本地具有一定影响力。
        (4)导师申报人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面至少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以上。
        (5)导师申报人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主持过市级课题,或参与过省级课题。
        (6)申报导师填写《安阳市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申报表》向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提出申请。
        (7)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后成立工作室并招收学员。
        根据教师申报与教育教研信息中心的审核,我们聘请了18位专业技能过硬一线美术教师作为“教研导师”,在安阳市建立涵盖绘画、书法、工艺、摄影、雕塑等各个门类的工作室18个。
         (二)通过学员申报条件审核,了解了学员素质与基本情况,通过学员申报程序,协调了学员,学员所在学校,工作室三方关系,保证学员的稳定性
        1.学员申报条件
        (1)申报人需为安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
        (2)申报人要有一定美术、书法、摄影、工艺制作等方面的专长 
        2.学员申报程序
        (1)学员领取学员申请表,认真填写表内信息。
        (2)学员带申请表到所在学校,告知学校工作室的地点,教研内容,教研时间等信息,学校同意签章。
        (3)学校签章后,申请表交所申请工作室,导师同意后。申请表交工作室管理员备案后,申请人方可成为工作室正式学员。
        (4)为保证工作室学员的稳定性,学员申报成功,在所申请工作室学习教研满一年后方可申请转入别的工作室
        最初报入各个工作室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成员共280名,工作室最小编制10人,最大编制30人。70%的工作室处于饱和状态。
        经过一年的运行,各个工作室的人数有变化,但多数变化属于在导师工作室之间流转,是专业选择的变化,总人数变化不大。到了2019年更多的美术老师加入了导师工作室总人数达到了300多人,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工作室学员的稳定性。
         (三)固定工作室的教研工作时间
        小学美术老师都有16-18节的美术课,中学老师有12-14节的美术课,要不同学校的美术老师聚在一起做教研,实在是很因难的一件事,要想全体美术老师有在一起的教研时间,必须通过市教研室统一协调,经过教研员崔老师的努力,把工作室的教研时间确定为每周三的上午,这一上午是美术教师的教研时间,学校不得为美术老师安排课,也不得安排其它的临时性的活动。导师工作室每两周活动一次,每个学期不少于7次。
        固定了工作室的工作时间,对工作室来说意义重大。
        第一、每周三的例行美术教研活动,成为了一种常态,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美术老师的教研时间
        第二、方便了工作室管理,工作室管理员也来自于普通美术老师,
         (四)固定工作室工作地点
        通过与导师工作单位的协商,导师工作室的地点大都确定在导师的工作单位。
         四、导师工作室的管理
        由工作室的设立地点大都是工作室导师所在单位,零落的分布在安阳市的各个道路与和街区,教研活动的时间都在周三上午,教师又分布在各个中小学,地点的分散、时间的集中、加上老师们散点式的分布,给工作室的管理出了个难题,为了解决管理的难题,我们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成立了一个管理团队。从搜集到的数据看,导师工作室运行高效、稳定。
         (一)导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1.《导师审报制度》
         导师审报制度限定了导师的专业影响力,道德水准、科研水平,美术课指导能力等,高起点的导师,才有高起点的工作室。
        2.《学员申报制度》
        学员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与学习意愿,在审报时要向所在学校申请,学校同意后再向工作室导师申请,并且在一年内不准转工作室,保证了工作室学员的相对稳定性。
        3.《工作室整体管理制度》与《工作室内部管理制度》
        导师工作室是个相对松散的组织,工作室的管理难度加大,经过两年的试验,我们采取了线下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活动的开展由工作室班长进行管理,每个工作室有自己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学员的申报,调动、考勤与活动的通告等。整体管理由管理员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微信群看到每个工作室的活动,通过班长群可以看到班长发上来的签到表,并及时进行签到统计。
        4.《工作室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管理员收集每个工作室的签到人数,请工作室的活动频次,工作室老师参展作品的数量,优质课成绩等通过一定的权重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价,然后工作室相互推荐的得票数进行评价,评出优秀工作室,并由教研信息活动中心进行表彰。
        5.《导师工作室流动制度》
        由于每个导师的专长不同,学员在进行教研活动时,专业的发展受到导师专业的限制,老师们想要学到不同的专业知识,只有一年后转工作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立了工作室导师流转制度,工作室可以聘请其它导师到本工作室进行辅导与教研。增加了教研活动的丰富性。
        6.《导师工作室管理员职责》
        工作室管理员负责整个工作室的网络管理,与活动的组织。
        7.《导师工作室班长职责》
        班长主要负责每个工作室的线下管理,如考勤、活动的组织等。
        8.《学员考核细则》
        一个学年下来,根据学员一年来参加活动的次数,作品数量,优质课的成绩等给予评价,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对于经常不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会通报到学员所在学校,并扣除继续教育学时。
         (二)组建了一个管理团队
        成立了18个教研微信群、一个导师工作群、一个工作室班长群、两个群管理员。
        1.教研微信群
        学员教师们分别加入导师建立的教研群,导师可以很方便的在群里发布通知,教研活动信息,学员们可以在群中交流学习心得,交流作品,上传活动照片、上传请假条等,此外,每个群都把工作室的组织者崔荣和导师工作室管理员加入群中,方便崔老师和管理员及时了解每个教研工作群的活动信息。
        教研微信群的管理人是工作室班长。
        2.导师工作群
        导师工作群中有18位导师,教研员与工作室管理员,方便教研员及时与导师们进行交流、通知的发布等。
        (3)班长工作群
        班长工作群中有18个工作室的班长与管理员,班长在每次工作室进行教研活动时,负责学员的签到,并及时的把签到信息上传到班长群,如有学员请假,请假条要有学员学校的领导同意并签章后发送给班长,再由班长上传到班长群。
        教研活动结束后,班长负责把本次学习的情况拍照做成美篇,上传到班长群,再由班长分享到各个教研群。
        工作室管理员负责收集班长工作群中的考勤信息与工作室活动情况的图片与美篇等。
        (4)管理员
        管理员两人,直属教研员管理
        一个管理员负责各个工作室的考勤,把班长群中的签到表收集整理并进行数据汇总,工作室活动情况的收集与汇总,整个工作室材料的收集与汇总。
        另一位管理员负责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如:画展的组织,各个工作室汇报课的组织,工作室成果汇报等。
         五、从工作室运行数据看工作模式的有效性
         (一)从考勤数据看导师工作室的稳定性

        2018-2019学年18个工作室总人数为281人,除去长期病假,工作岗位调动,支教、女老师产假等,实际固定能参与教研活动的为数为266人占总人数的95%,2019-2020学年为77.8%(两个工作室因准备13届美展没有开展教研活动(38+22=58人)拉低了数据,正常开展活动的工作室学员的参与率还是很高的。
        2019-2019学年18个工作室统计到的总活动次数为251次平均每个工作室每年活动13.9次。2019-2020年为190次,平均每个工作室每年活动12.67次。
        2018-2019学年活动总人次为3463人次,请假484人次,出勤率为87.74%。2019-2020学年统计到的活动总人次为2653,请假人数为391人次,出勤率为87.16%
        这些数据虽然不是很完整,但也足以反应工作室工作的基本情况,各个工作室两年学员人员人数的变化可以反应工作室学员的稳定性,活动次数反应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请假人数既能反应学员个人的教研积极性,也能反应整体学员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出勤率反应了工作室活动的效果及活动对学员的吸引力,说明工作室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模式。
         (二)从工作室学员作品看学员的专业发展
        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依托于导师们的专业指导,学员们的绘画、书法、摄影、工艺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出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开办教师画展的机会已经成熟,在2019年元月,各工作室挑选了部分学员作品,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安阳市美术导师教研工作室画展,各工作室参展踊跃,共计展出美术作品543件,平均每人两件,作品数量多,这是安阳市举行的第一次美术教师画展受到了群艺馆专家及观众的好评。
        2020年9月,工作室将进行第二次画展,经过三年多的专业学习,美术老师们的专业水平逐渐成熟,作品进行入了创作阶段,从画展筹备来看,和上次相比,学员作品尺幅大,作品多,已超出了安阳市一些场馆的布展能力,只能分类,分场馆展出。
        两次画展,充分体现了美术老师们在专业上的自信,专业的自信也提升了美术老师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的内驱力,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优质课看学员的成长
        由于学校规模与美术课每周课时量的限制,大部分学校美术教师数量都不足以形成教研组,而工作室正是通过把不同学校的有共同需求的美术老师集中了起来,组成了足够规模的新的教研组,使得美术规模教研成为了可能,但教研组的规模过大或过小也会影响教研的质量,人多了学员会产生等和靠的思想,人少了又不利于集思广义,我们工作室学员规模一般控制在10-20人,这样的规模很适宜进行教学研究。
        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室教育教学研究的力度,2018年12月市教研室推出美术展示课,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选拔,促进了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中小学美术老师坐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共推出了8节美术展示课,受到了与会专家与听课老师的好评。
        美术优质课的选拔也是基于工作室来完成的,这进一步催化了工作室研究课堂教学的积极性。2019年安阳市参加河南省优质课的老师共有19位,有14位来自于导师工作室,这也说明了导师工作室在教研方面的成就。
        工作室以导师专业引领吸引美术老师积极参与美术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增强了教研的氛围,加大了教研的力度。让美术老师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快速提升。
        此文系《以美术专业教研导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恒珍.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探索和研究[J].大众文艺,2017(6).
        【2】朱红梅.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263-263.
        【3】葛建伟,周箭,刘聪聪.导师工作室制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7,000(008):236-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