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兰娜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
        兰娜
        广西南宁市兴宁中学     广西 南宁市 53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诸多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随之应运而生,这无疑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打下了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成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据相关研究表明,因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仍有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停留在传统领域,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传统、守旧,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科为本、知识为本的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式为主。”久而久之,不但会大大扼杀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兴趣,而且也会严重阻碍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更为糟糕的是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也具有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变上述不良现状,从真正意义上建立以“快乐目标,快乐自学,快乐研学,快乐闯关,快乐小结”为基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完善,创设教学方式方法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肩负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何为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呢?毋庸置疑,情境教学法便是其中一种,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发展特征,并结合教学内容而创设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主动下更加积极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也能够有效现实或达到“快乐研学、快学闯关、快乐目标”的教学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如:创设小学生喜闻常见的游戏情境,以让其在此情境中能够切身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或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与所带来的种种乐趣,进而有效激发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将快乐目标——快乐自学——快乐研学——快乐闯关——快乐小结的模式充分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来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乐趣,首先,快乐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字,我会创设有趣的生活化场景来提出问题,引出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快乐自学,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预习作业,让他们在玩乐中进行自我学习,在自学中发现问题。

第三,快乐研学,根据自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难点,在课堂上我会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展开针对性教学,即: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猜数”小游戏,游戏内容为“复习20以内的数字,黑板上写出:20(猜猜前面数字是几?)、15(猜猜后面数学是几?)、6(猜猜前面与后面数字各是几?)”游戏规则为“以抢答方式进行回答,抢答成功且回答正确的视为冠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小奖励。”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第四,快乐闯关,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闯关大冒险”数学游戏,游戏规则为“每自学认识和掌握一个数字视为闯关成功一次,连续闯关三次者视为冒险成功一次,连续冒险成功五次者视为第一名、四次者第二名、三次者第三名,并授予‘识数之星’荣誉称号。”最后,快乐小结,待游戏结束后,我再积极鼓励学生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台分享各自的游戏成果,并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梳理,再次强化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此来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高效且趣味横生。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成效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同时也是检验和彰显一名优秀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打造高效且实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优化教学过程,使其变得更为高效且实效,一方面,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以让学生在合理的分组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极强的满足感与愉悦感,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并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展开学习与探究(快乐研学、快乐小结),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课下,我会先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之后,在课上,我会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实物模型呈现在各小组学生面前,并鼓励其依托教材内容与模型来自主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与此同时,我也会以引导者、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与提示,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最大化、最优化的学习收益,并获得极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最后,待各小组学生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引导各小组学生进行有效总结,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友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9(16):48.
        [2]孔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