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 洪汗贵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在教育中进行尝试
        洪汗贵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泉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在教育中进行尝试。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宗旨方向相一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仍然处于一个基础层面。赏识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语言及学习行为从正面进行肯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积极状态,使得教育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最优状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结合正确的教学方法,使之成为一种科学有效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起源,赏识教育的意义、赏识教育的方法以及笔者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小学 数学
        一 赏识教育的起源
        1.1国外的起源
        早在十九初,西方德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就根据自己教子成功的经验证明了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写下《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由此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育方法。二十世纪下叶,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在《幼儿才能开发》一书中介绍了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他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出七百多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
        1.2国内的起源
        在国内,早在中国古代的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中,就有了“赏识”的内涵,他提出的“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孩子“学中乐,乐中学”。还有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也包含着一种赏识教育的理念,经典的“四块糖果”的案例就可体现他的赏识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还有周弘是我国最早提出赏识教育、将赏识教育理论系统化全面倡导、推广和实施的第一人,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整套赏识教育的理论系统,扛起了在中国推广赏识教育的大旗。
        二 赏识教育的方法
        2.1爱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2赏识—成功
        “赏识——成功”教育的核心含义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走路时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
        2.3多方引导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学生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2.4家园同步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三 赏识教育的意义
        3.1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
        现在我们的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共建和谐家园,这是每个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责任。而需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赏识教育。

父母理解孩子,老师肯定孩子,孩子才会更加幸福,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才有坚实的基础。
        3.2促进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
        首先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其次可以维护孩子自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三,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耐挫力,最后有助于孩子积极的行为改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3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让学生的心灵阳光,才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 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4.1利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习氛围更融洽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不像文科科目只要懂得勤劳、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对于刚接触数学科目的小学生来说,一味地强制灌输知识给他们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在课堂上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们鼓励与赏识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之一。班里有一名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很差,上课经常开小差,课后作业也是抄写其他同学的来应付“交差”。为了能激起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了解到,是因为他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数学的料。我对他做了很大的思想工作。很快,在一次教学中,他终于第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虽然回答得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我及时表扬了他,夸他是个勇敢大胆的好孩子,同学们也马上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鼓励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让他由一个原本不爱听课的学生变成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作业按时认真完成的好学生。
        4.2利用赏识激励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思维创新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给他们创造出多少机会让他们展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学会欣赏学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新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很聪明,但是一直数学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更别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一开始就关注他,发现这个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于是让他担任所在小组的数学学习组长,每天负责该组的数学作业收发。他没有想到我会对他委以重任,于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优秀学生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学生的数学作业变得工整起来,每次都按时完成,不用像以前一样要催三四次才慢吞吞的交上。课堂上认真的听讲,而且一有问题马上举手提问,在班级数学学习总结上我对他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在表扬和鼓励中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上不仅数学成绩上升,其他学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给了他动力,也让他潜在的学习潜能发挥了出来。
        4.3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赏识鼓励,贯彻褒贬结合的原则
        随着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教育过程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弊并存的特点。实施赏识鼓励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赏识的对象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家庭环境、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等等,切记不可采取一样的模式。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身心发展小档案,以便于因材施教的实施赏识鼓励。比如一些学生性格开朗,适合公开表扬赏识,而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采取谈话鼓励的形式。对于优等生,要注意褒贬结合,鼓励他们发扬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中肯的给予一些批评性的建议,做到褒贬结合,对优等学生而言能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结束语
        赏识鼓励教育好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因此,教学者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关于学习育人问题的探析黄戴清2003.7科技进步与对策文章内容2.2
        [2]《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试论赏识教育》崔学鸿载自中外初教2001年6月发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