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韩琪
[导读] 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着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细节
        韩琪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布德中小学 四川省 攀枝花市 617007
        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着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细节,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首先:优化课堂教学的流程,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中谈到: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
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以往教师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课程和教学内容上,很少将精力投入到研究学生中,导致课堂是教师的“教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是老师的一言堂,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脱离课堂,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必须关注学生个体。
         (一)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学活动
        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自学活动,引导并督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及问题,并试着解答问题,从而关注学生的认知与自学能力。
        即:真正有效地课堂教学并不是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学习效果高低,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氛围活跃而充满情趣,切实转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自觉将“旧知识转化、拓展及延伸为新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展开探究与交流,把“单纯的讲解”演变为“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
          教师应善于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而创设问题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是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最精彩的环节,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闪光所在;既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借此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真正实现“学好与好学”环节的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时,不能偏离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哪些数学问题自己会做,是怎样做的?能清楚的说出解答方法和过程,哪些数学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只是旁观者、解惑者、引导者,学生才是问题的探究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及时调控课堂互动气氛,挖掘潜力,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关注哪些问题该讲、哪些问题不讲呢?        
           我认为:讲就应该“讲重点;讲难点;讲容易错的内容”;不讲是指:学生自主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会的也不讲。
                其次: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之所以会成为教师、学生心中的差生,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方面差,而
且行为习惯也很差,至于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先天养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与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养成有直接关系。譬如:我任教三年级一班,该班是三年级上期重新组建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偏僻的山区,有部分学生在村小读了两学年,却连100以内的数都数不清,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时,还存在数手指,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去参加“交流、探究”活动了。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共性:依赖性较强,任性、懒惰,书写不规范,乱写乱画,课堂练习时拖拖拉拉,边做练习边玩,离不开老师的随时督促,经常不按要求去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成数学练习题时不读题,随便写上一些数字和符号了事,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在练习时出现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时,由此会产生“恐慌、自责,甚至有时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教师应主动安慰,关心他们,跟他们一起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多花时间学习、多积累知识、对他们多提问,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起点,不断激励,及时纠正他们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授课时,应随时关注他们,多给鼓励,多抽他们回答问题,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关注老师的授课内容,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逐步养成想学习的意识,达到 “想学—好学—学好”这一过程的逐步转化,重塑学习信心,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抓反复、反复抓。“学困生”在学习上随时会出现心灰意冷的情况,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将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如实通报给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进行“辅导学生”的方法培训,引起家长的重视,配合老师开展工作,形成管理上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能有成效。
4、建立一种长效帮扶机制,体现在:一是对“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活动参
         与度、行为习惯、学习效果”等情况实行跟踪分析,以便对他们实施有效地帮教。二
         是开展“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活动,将他们与成绩好,行为习惯好的学生编排在一
         起,让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去影响他们,去帮助他们,去督促他们学习,带动他们
一起进步。所以我们不仅要有“善心”,更应该具有“爱心”,关注每位学生,对待“优生”要有欣赏的赞美之情;对待“学困生”要有等待花开的耐心。
            第三:采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1、教师应善于转换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幽默、风趣的性格,灵活多样教学策略,娴熟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都会对学
         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譬如:用“我讲清楚了吗?”代替“你听懂了吗?”
简单改变一下问话的方式,可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问“你听懂了
吗?”,学生通常会认为“没懂”的自己很“愚笨”;当你问“我讲清楚了吗”,就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会更可能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惑。
2、有问题的知识内容应多练,重点练习,落实到实处,可以采用教师点拨,学生
观察,师生共同找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及时对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做到无问题的知识内容应少练,但也不能轻易放弃,只是“轻重点”不同而已。
                3、精心设计练习题
选择课堂教学所需的练习题不能过于偏、滥、难,必须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因为
“解题”不是仅仅为了“单纯解题”而设置练习题,更不是让学生去记忆题型,而是让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探究、交流,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所以教师都应该在设置练习题上下功夫,每节课都应有一些典型问题的练习题。
          第四: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Power by
俗话说:好习惯,受益终身,因此我班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教育
主题活动,如:做“八好学生”,其中:如何“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规范了学生“上课和学习”的行为习惯;内容非常详细,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息息相关,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督促学生按照标准和要求去做,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去做,行为上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标准,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氛围逐渐浓厚,学习兴趣提高了。
         我坚信:“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学生主动了,结果会更好”,应该转变过去以
“教师为中心、重结果”的教学模式,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
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
智慧的挑战;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