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视角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禹光曜
[导读] 初中和高中是两个相邻的学段,且两个学段之间的学习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承接作用
        禹光曜
        山东省蒙阴第三中学  山东省 临沂市  276200
        摘要:初中和高中是两个相邻的学段,且两个学段之间的学习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承接作用,所以能否做好初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就直接到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师而言,其所承担的初高中教学衔接责任是教会学生必要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升入高中之前获得高中学习所需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研究
        教学衔接是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且在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也越加凸显。化学在初高中阶段均为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且其作为一门理科学科知识内容也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故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就应该认识到化学学科在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之前所具有的关联性,明确初中化学教师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应该承担的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化学学习进行奠定基础。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其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抽象性,这就意味着若学生不能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掌握基础的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那么其在后续的高中化学教学之中就可能难以顺利的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的进行而言是不利的。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才被开设的,在其中,化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的推进,帮助学生培养必要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好高中阶段化学学习进行的准备。
        二、实现有效初中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一)联系教材分析,探明教材变化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虽然具备着较强的关联,但二者之间的内容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若教师可以在衔接教学中提前找到初高中化学教材的不同之处,并针对其进行御前的教学展示,就可以让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提前做好进行化学学习的准备。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将教材的深入分析研究重视起来。一般而言,初高中教材的不同在于其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不同,高中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要比初中教材高很多,且很多在初中只是有简单涉及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却会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所以在教师通过教材分析研究的进行,找到初高中教材的知识衔接之处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目标,设计一些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预先准备。
        例如,燃烧的现象在初中化学只是简单的进行涉及,而在高中阶段,会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转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等,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升;又比如在初中所进行的氧化、置换的学习,在高中阶段也会转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这一类内容都是初高中化学相联系的部分,为了实现衔接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就要能从这些相连部分入手进行研究,设计教学。
        (二)重视能力发展,做好升学准备
        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而言,其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更高,若想保证学生可以实现有效的化学学习,教师就要能确保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能满足基本的学习发展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之中要能强能力强化教学的开展重视起来。在其中,教师就要能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形进行分析,研究学生所需要培养的必要学习能力。而后再联系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构建有效化的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化学教学,实现学生必要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教学的有效推进,教师需要能将学生的能力发展检测也重视起来,通过学生档案创建的方式将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记录,找到当前教学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有效调整。这样一来,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设置有效化的能力发展教学,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为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予学生在高中阶段化学学习中有效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自学材料,联系网络检索到的内容,实现有效的自学进行。在课上,教师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对所学到的主要知识进行相互阐述讨论,尝试着解决那些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言,教师则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设计教学进行讲解。这样一来,通过翻转课堂和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发挥实验作用,发动学生探究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无论初中化学还是高中化学的学习均需要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相对而言,高中化学所涉及到的实验难度和实验频次都要比初中化学高很多,而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的不单单是对化学知识的展现,也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生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参与实验。相应的,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就应该能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多给予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机会,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要能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其通过实验探究的进行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在其中,为了实现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要能联系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在实验正式开始前,教师也需要能引导学生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猜想,如可以提出中和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猜想,而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实验的参与进行验证。
        (四)强化习惯培养,奠定学习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而为了实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联系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学生制定有效的习惯培养策略。一般而言,常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堂笔记等,其中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预先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有效学习进行的准备;课后复习则是让学生讲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达成知识的牢固记忆;课堂笔记指的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所记录的教师教学内容和关键的学习知识点。这三点都可以被称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当前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明显并不具备这几个良好学习习惯。所以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能量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笔记三个方面做起,制定有效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笔记三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能强调这三方面习惯的作用,并为学生做出有效操作的展示。其中针对于课前预习,教师要能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使学生明白如何达成对相关学习内容的预习,其中包括主要学习内容的明确、学习重点的探寻、课后习题的分析;针对于课后复习而言,教师则要能强调复习总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自觉的对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对于课堂笔记而言,教师也要能告诉学生如何记笔记与记笔记的实机和内容选择。在教学中,在初步进行上述三个习惯的培养时,教师要能做好相应的检测设置,及时对学生的预习、复习和笔记情况进行监督,帮助其逐步形成习惯。
        综上所述,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对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而言都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其中就应该能联系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不同,提前明确学生需要发展的能力,并以其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这样一来,当学生在初中阶段达成的必要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在高中阶段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长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摭谈[J].甘肃教育,2013(12):61.
        [2]吴勤波.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化学教与学,2011(12):31-3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