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摘要:本文中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注重从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着力,并在此过程中,运用生活教学法、数形结合法以及实验教学法授课,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成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内容集中在课本上,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授课,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消磨,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原有的授课模式,构建具有自主探究以及生活气息的数学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一、运用生活教学法,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性元素,构建与学生认知最为接近的授课模式,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坡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度,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线段、直线、射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即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连接,达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提升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如下的生活事物,让学生掌握三种特殊线的定义,其分别为圆珠笔、正在工作的汽车前大灯、地平线。在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具有上述特殊线的生活物品,并说明具体的原因。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结果以及过程。小陈积极地举手说:“铅笔属于线段,因为它的两端不可无限延展;正在使用的手电筒属于射线,因为有光线的一段可以无限延伸;海平线属于直线,因为它的两端可以无限延伸。”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心理距离的同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到生活中运用知识,真正达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的目的。
二、使用数形结合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数形结合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学习思维,注重将文字转化成图形,让学生更为直观和系统地分析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结合法,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数学学习思维,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鸡兔同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数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进行相应画图,从而更为直观地展示数学条件,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已知在一个笼子中装有小鸡和小兔两种动物。已知一共有5个头,16条腿。求解小兔和小鸡的数量。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思考:角度一,考虑实际小兔和小鸡的头和腿的数量;角度二,可以从画图的角度分析。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走入学生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运用如下的方法进行解题:分别画出五个小动物的头;假如五个头都是小鸡,则多出去6条腿。这6条腿属于小兔,而每只小兔有两条,则可以判断有三只小兔,进而得出小鸡的数量为2只。
三、采用实验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度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教学法,真正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运用所给条件,并结合数学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让学生在付出中,观察中,思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度。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稳定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分别对教学工具,拉一拉,并进行相应的观察和分析,促进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着力:第一点,准备工具。教师准备木质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梯形。第二点,开展实践。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分别拉一拉上述教学工具,看看哪个工具的形状未发生变化,并思考这种形状的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洛说:“通过实践,我发现之后三角形教学工具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衣钩。衣钩是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落实兢兢业业工作态度,并全面地看待个人的数学教学工作,既要认知个人的教学优势,又要了解个人的教学短板,从而在发扬优点,补足短板的过程中,促进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
参考文献:
[1]温继桂.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6(34)
[2]文德珍.探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