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志球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山中心小学 528222
摘 要:在课堂中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生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将思维导图、课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文字转变为易懂的生活经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妙用辩论,让学生在脑海中梳理清晰课文,引领学生由思维导图找到课文中相对应的文字,让学生细细品读,凝炼成清晰的思维脉络,深化教与学所带来的意蕴。引导串联,通过读说绘一体化将思维导图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读说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兴趣、生活、想象力、辩论、串联。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在课堂中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生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样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借助思维导图通过图文结合的展现方式更具趣味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利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实现了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借助导图,泛起思维涟漪。
课堂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泛起思维想象的涟漪。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参与到课文讲解之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利用思维导图的语文教学目前主要由语文老师进行,可转变为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创作完成思维导图,将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表现的思想等展现在思维导图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运用在思维导图中展现。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在初读课文中让学生将作者的旅游路线画一幅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抓住地点方位词进行绘制。画图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理清了整篇文章的结构,更让游玩的路线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美术方面,思维导图的绘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情意发展方面, 思维导图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娱悦其心理; 在想象力方面,思维导图的绘制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在语文方面,思维导图能将过去单一的理解课文变为形式生动的手脑相结合、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学科融合方面,语文的感悟与美术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内容营造自主轻松的课堂, 必须要恰当使用一些教学策略。例如, 选择思维导图的时间节点?如何抓住课文内容的主心骨进行配图?如何将思维导图制作得简单明了?
二、结合生活,重构学习活动。
每一篇课文都是生活的写照,都取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将课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同样思维导图是在课文的基础上绘制而成,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后将理解形成课文思维导图后,要特别注重结合课文内容与思维导图创设出一种生活化的情景,将课文内容、思维导图与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研讨的兴趣,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深刻地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一段中,感悟孔隙的窄和小。课文来源于生活中,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将生活融入到课文之中,不断进行悬念设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对即将发生的情节进行推理和猜想,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画小船,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两个人并排有多宽,在课堂上让同位两人并排感受有多窄。在理解进孔隙的感觉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坐火车过隧道时的感觉。通过一次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去探究课文,所画出的思维导图亦会充满创意,充满生活的气息。在好奇心的驱驶下学生课后会相互欣赏对方的思维导图,加深生生间的交流,对课文内容更进一步理解。让一幅思维导图令整节课变得妙趣横生,由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阅读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
三、妙用辩论,深化教学意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想象出来的是我们估计不到的,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的思维导图,当我们发现思维导图中出现异同时不要急于给予学生标准答案,我们可以通过评论、正反方的小小论坛等方式,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亦让学生不断地探索,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在《记金华的双龙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这一部分,在思维导图中学生标注溪声时大时小,借助这一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溪声会时大时小?针对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开展小论坛,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提出的答案其他同学可追问原因,亦可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不同意见的双方可进行辩论。辩论将课文在学生的脑海中梳理清晰,引领学生由思维导图找到课文中相对应的文字,让学生细细品读,凝炼成清晰的思维脉络,深化教与学所带来的意蕴。
四、引导串联,拓展思维空间。
思维导图是由多幅图组合而成,很多时候每一幅图都是文章的一个环节,串联多幅导图,既可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亦可将课文的内容进行一次梳理,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的质量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点是否与思维导图的有效空间连接起来。无论是课文还是思维导图,我们都需要寻找一个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方式。教学中我们通过读说绘一体化将思维导图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读说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记金华的双龙洞》中采用思维导图和相对应的文字,如上山、外洞、孔隙、内洞等,引领学生自主连线。自主连线的过程就是思维梳理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学生连线后组织学生结合图与文字通过朗读、讨论、讲述等多种形式将课文的内容串联起来,在强化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明显的效果,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泛起一波波思维的涟漪,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张扬、语言得到训练、思维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章丽波.“画话”相融 ———运用绘本赏析提升说话写句能力的指导策略.《小学教学研究》.
[2] 王悦.创设情境 绘本助兴———浅析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教学研究》.
[3] 王林.图画书教学的行走之道.《人民教育》.
[4] 陈桂玉.小学语文绘本教学的策略应用.《教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