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李欢欢
[导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素质教育改革,促使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更加重视。
        李欢欢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丁玲小学 4152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素质教育改革,促使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更加重视。小学德育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智育和德育同样的发展空间,将更多地人文素养渗透入语文知识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建设,采用多样且积极的教学形式,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融入策略
        中国文化自古至今的传承中,一直十分重视德育的培养,而德育培养也是当代小学的教育教学重点。现代社会科技快速进步,文化全球化对当代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产生了极大地冲击,正如管仲所言“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的授业解惑,提升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夯实健康的道德观基础。在教学实践,语文教师更是要坚定教学理念,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同步成长。在此,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育教学,培育德育思想
        “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今教育中,道德培养一直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现代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出现了疲态,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智育成绩,从而忽视了小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的发展的基础时期,对于世界探索心理较强,因此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而丰富的德育元素,寓教于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与智慧,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建设。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我不能失信》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完文章,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谈谈自身的看法,并表述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并结合课文中宋庆龄的做法,思考回忆自身是怎么做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反思建立自身的行为规范。老师通过问题情境为学生建设创所欲言的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中的做法实现反思和提高,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课程互动激发情感,建立道德观念 情感因素 和师生互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教学追求的目标。语文学习中蕴含着充沛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丰富的人文情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温养品德意志。小学阶段学生较为活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化媒体的辅助,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师指导学生感受情境中,既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为学生道德思想的建立提供借鉴,辅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基础。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知识时,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有感情的文章朗读音频,同时引导学生默读并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进入文章的品味中。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课文中出现的动物的动态视频与水果的生长照片,如“蚂蚱”、“樱桃”“倭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造物,用心感受的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
三、开展语文主题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主题,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综合性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知识,在集体实践中提升品德修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身心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感受人文情怀,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意境深远的古诗词,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和感人肺腑的优美文章,教师结合文章的内容开展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综合素质的应用,提高道德修养。
        例如,在“习作:家乡风俗”练习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博物馆,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带领学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了解家乡的习俗,引导学生对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写作练习,给予学生情感抒发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参观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在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感受文化魅力,沉淀道德修养的底蕴。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理念要求,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德育教学的渗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感受德育的存在,并逐步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为学生的长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庞雪飞.显德育之魅力——构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7(25):96-97.
[2]陈男.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分析[J].散文百家,2018(05):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