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西柳林小学475003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综合,要做好班级教育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要促进班级的科学、高效管理。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际的管理经验,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组建一支班干部队伍、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四个维度出发,来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路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和成长的引路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各项工作的管理,搞好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重要课题。所以,广大的小学班主任应当真正具备科学的观念和清醒的认识,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深入的探索,运用科学、创新的管理方法,以直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1.给予学生关心爱护
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前提,也是科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所以,建立和学生间的平等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以温和的言语和饱满的情绪来和学生进行沟通,实现相互间的心灵交融,以了解每个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和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施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建立起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有效消除他们对班主任的抵触心理和抗拒情绪,最终才能够为班级的高效管理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忽视了构建师生关系的环节,实际上,想要管理好班级、想让学生们服从管理,靠权威仅仅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应该与学生们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笔者在管理中会主动与学生们沟通,了解学生们的内心,当发现学生们遇到问题时,笔者都会及时了解情况,为学生们解决问题,随着笔者的改变,学生们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学生们遇到心事时,并不会主动与笔者说,而现在,学生们再遇到心事或困难时,都会主动与笔者交流,通过笔者的开导与调节,学生们的困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样,笔者通过给予学生关心爱护,消除了学生内心的抵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和道德素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严格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榜样,以发挥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有效促进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也让学生的认识水平、道德行为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
例如,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为学生们起到带头作用。如,在班级中,笔者要求学生们维护班级卫生,垃圾投入垃圾桶,地上的纸屑垃圾主动捡起,一开始,学生们并不服从,班级卫生情况依旧,对此,笔者利用每节课间时间来到教师,检查班级卫生,发现地上有纸屑垃圾时,笔者会将其放置垃圾桶,通过笔者的行为引导,学生们开始向笔者学习,见到纸屑垃圾时都会主动捡起,而对于学生们的这些行为,笔者会给予表扬。通过笔者的带领,班级卫生情况越来越好,学生们与逐渐养成了爱护班级卫生的习惯。这样,笔者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促进了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
二、组建一支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对于整个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以面带面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民主化的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设优秀的班风。所以,小学班主任要转变过去独断专制的管理方式,坚持并落实民主化的管理理念,注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选出优秀的班级干部,组建以班长为首的、有能力有威信的一支班干部队伍,协助班主任来管理班级的大小事务,让班主任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进而实现班级的创新管理和有效改革。
例如,班主任虽然管理着班级中的事物,但是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是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的,所以,这就需要班级中存在几名学生辅助管理,将班主任不了解详细汇报。而在选拔班干部时,班主任应采取民主选拔法,给予所有学生参与选拔的机会,笔者实施的选拔规则是先让有竞选想法的学生上台演讲,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与能力,然后,再由学生们投票选举。这个方法可以更好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选拔出的班干部更具有“统治力”,学生们更愿意听从班干部的管理。这样,笔者通过组建班干部队伍,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根本和有效依据,能够规范班级秩序、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让整个班级忙而不乱、有序进行。对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学校整体的规章制度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全班学生来共同制定具体的规章和制度,包括班级卫生、课堂教学、日常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制度,让学生能够明确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和不能做的,用规矩来约束学生的言行和举止,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从而展现班级管理的根本,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扰乱了课堂秩序,所以,笔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通过班规来约束学生们的行为。如,笔者根据学生课上表现来制定班规,课上禁止交头急耳,课下禁止在教室、楼道追逐打闹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学生们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笔者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水平。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班主任需要树立对家校联系的正确认识,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丰富家校联系的方式,利用家访、电话、手机软件来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经常性的联系,反应学生在校的基本表现,与家长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策略,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此外,班主任还应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以实现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配合和支持。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家校共育的渠道,如,笔者通过微信建立班级微信群,在群内,笔者会发布一些家庭管理的重要作用,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们的影响与意义。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过程,只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把握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目标和要求,并基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展开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组建一支班干部队伍、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等策略的运用,来优化班级管理的过程,切实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玉.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J].现代交际,2017(24):159.
[2]代会峰.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