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杨慧 赵建光
[导读]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不
        杨慧  赵建光
        云南省泸西县向阳乡阿盈里小学  云南省红河州  652407

        摘要:班级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班级氛围如何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而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中,笔者首先指出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立足于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寻找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班主任教学管理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问题与对策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心理比较脆弱,同时活泼好动,难免出错,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因此需要班主任的有效引导和教育。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人,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状况最为清楚了解。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班主任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唯分数论的情况比较明显
        部分小学班主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重,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性格特征等方面有差异,因此班主任比较偏爱学习成绩好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学生,而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容易被班主任忽略。另一方面,小学生活泼好动,难免有调皮捣蛋和犯错误的时候,这种情况下,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得到班主任的“谅解”,获得班主任的“纵容”,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出点小错,班主任往往会严厉地批评和处罚学生。
2.班级管理不科学,以班主任的意志为转移
        这主要表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采用专制的管理方法,班主任的话就是命令,是权威,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得很多小学生非常“畏惧”班主任。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很多小朋友不怕家长,不听家长的话,却很害怕班主任,只听班主任的话。其实,这是违背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我们知道,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正处于自主意识的形成时期。班主任采用“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势必会压缩学生的成长空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健康发展。
3.对待学生只是简单说教,轻视身教的作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以批评和说教为主,经常强调哪些事情不能做,却很少告诉学生哪些事情应该做,怎么做,轻视身教的作用。以扔废纸这件小事为例,大部分的班主任会让学生互相监督谁扔废纸,并要求扔废纸的人把废纸捡起来,却只有极少部分的班主任会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先把废纸捡起来再教育学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又特别崇拜教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但是由于班主任的管理办法不科学,采用了专制和“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师生之间难以实现平等和有效沟通,学生一直处于被教育的状态中。与重视言传身教相比,班主任更愿意大包大揽,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参与班级事务工作,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事务向着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尤其到了高年级,班主任的这种管理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加大班主任工作的难度。


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对策分析
1.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首先要转变应试教育的管理观念,转变唯分数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还要考虑和满足学生的其他方面的需求,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例如,班主任每周举行诗歌朗读比赛、才艺展示周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艺的平台,在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智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
另外,关心爱护学生,促进教育公平,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班主任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正确看待和认识到学生在先天禀赋、性格特征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成绩好就包庇、纵容优等生,也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差或者家境困难就故意刁难学生,同时照顾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多参加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让他们打开心扉,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2.更新管理方法,采用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
针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班主任的管理较专制的问题,班主任要实行民主化的管理办法,处理好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在管理学生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虽然生活圈子比较单纯,生活阅历较浅,但是小学生毕竟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想法,在学生犯了错误时,尽量用倾听和换位思考来代替体罚和责骂,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爱学习、爱劳动的一面,转变“一刀切”和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能力做好班级工作的。同时,班主任在学生犯了错误时要努力克服“命令”式的教育方法,能私下解决的就绝不把学生叫进办公室或者“叫家长”,以此减少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和不满心理。
3.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主要场所,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体现和代言人。班主任做好班级事务的管理,不仅能为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其中,班主任自身的管理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
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内容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科学地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小学班级的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重视对班主任进行管理培训,重视建设一支优秀的小学班主任队伍,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讲座,让班主任不断提升自己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交流先进的、有效的管理经验。
4.提高班主任的素养,重视身教的作用
班主任的责任不仅仅是管理好班级事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同时还要在言谈举止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学生良好的效仿对象。小学班主任不仅要说话文明,还要经常地保持微笑,行得端坐得正,经常使用“请”、“谢谢”、“不好意思”等用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良好教养,通过自身的良好言行来影响和塑造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总之,班级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班级氛围如何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在分析和判断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丹.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74.
[2]卢永青.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82-183.
[3]罗晓翠.“立德树人”的基石——“恒心、耐心、爱心”——再谈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08):62-64.
[4]刘磊.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