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朱涛
[导读] 为了提升新时期初中教育中的德育实施效果,校长需要借助校园教育中目前真实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究
        朱涛
        湖北省钟祥市文集中学432919
        摘要:为了提升新时期初中教育中的德育实施效果,校长需要借助校园教育中目前真实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究、结合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实施针对性德育。校长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德育策略实施教育引导,引领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同时,校园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将引领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温暖、促使学生健全个人品质和素养,最终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断前进。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在初中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中,德育校长需要注重新时期的德育重点,结合校园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实施针对性分析和探究,结合时代特征找出有效的问题突破手段。然后,校长需要在校园中实施多元化的道德品质教育,引领学生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个人素养。同时,为了提升新时期德育的实施效果,校长需要要求各位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借助日常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校长需要借助规则教育的实施帮助学生梳理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校长需要借助心理辅导的实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身心状态;校长还需要借助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能力、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
        想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需要针对当前的德育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校长可以找出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实施教育突破和改善。当前的德育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育理念不够明确。对于中学的德育实施而言,整个校园需要秉持一致的教育理念才能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当前初中校园内往往不具备一致的德育教育理念,导致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德育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初中校园都是以说教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殊不知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往往还无法达成理想的德育培养效果;
        第三,教师没有在日常德育中以身作则。所谓言传身教,其实教师的以身作则往往比德育教育更为重要。但是部分校园中的教师却不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导致学生对校园中的德育教育产生了怀疑;
        第四,部分初中校园更注重知识教育、忽略了德育培养的实施。这种教育形式将造成本末倒置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特点。因此,初中校园需要在紧抓教学的同时推进德育教育效果,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初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校长需要结合本校初中生的基本特点实施针对性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实现成长和进步。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树立
        校长需要借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传播为德育开展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不论是道德品质教育的活动,还是各位执行日常德育的教师,都需要遵照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来合理布置教育活动、严格限制自己的言行举止。经过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树立,日常的德育活动将找到明确的方向,而实施德育的教师也将以严格的自我管理方式努力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
        例如,在学校的德育大会上,校长明确分析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含义和重要价值,提出了要求教师注重言行举止的规定。在教育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详细理解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且确实能够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加以践行。校园中初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有抽烟的习惯,平日没有课的时候就会在操场上抽一根烟。经过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详细分析,这位班主任意识到了自己抽烟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模仿意识极强。于是,为了不使班级中的学生模仿自己抽烟,于是该班主任毅然决然决定戒烟,且在班级会议中针对抽烟的危害实施了重点德育分析。可见,校长在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仅能借此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德育教育环节,还帮助更为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严格要求自己。


        (二)规则德育坚决执行的力度
        校长需要借助校园中的规章制度实施德育引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校园规则的基础上遵守规章制度中的内容,建立遵守制度的意识和品质。经过规则德育的坚决执行,整个初中校园将呈现出和谐的氛围,学生也将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终,校长可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中氛围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例如,校长为了保证校园活动的有序推进,就在德育实施中开展了校园规则德育。在实施中,校长借助校园规章制度的宣读、校园规章制度的学习、各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月度量化评比活动的实施等步骤完成了规则德育的实施。一开始,学生对于按时到校、不能穿奇装异服等规定颇为不解,觉得这种教育规则限制了他们的自由。随着时间的推进和规章制度的持续执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建立了以班级体荣誉为先的意识和品质。经过规则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学生不仅明确建立了规则意识,还在日常校园活动的参与中借助校园与班级规则的遵守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推进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学生虽然在成长,但是依旧敏感、细腻、需要照顾和关爱。因此,校长需要在校园中组织心理辅导教室,鼓励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经过心理辅导的有效实施,学生将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的身心状态。
        例如,校长在德育实践中发现很多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于是就在校园中邀请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担当心理辅导员。在心理辅导室开设以来,每周都会有学生前往咨询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不和睦而产生了易暴易怒的情绪问题,教师将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情绪排解方法;有些学生是因为对同班的异性产生了好感而寻求帮助,教师则帮助其将这种正常的情愫压制下来,尝试以学习、阅读、运动等形式提升自我,分散注意力;还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而十分自卑,教师则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自信。经过心理辅导的不断实施,校园中的学生越来越开朗,大家都能够在出现心理问题的初期及时解决问题、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四)素养教育大刀阔斧的执行
        所谓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新时代初中校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德育方向——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从知识认知和实践能力层面加以提升和强化,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品质实施针对性教育。经过素养教育的有力实施,学生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和素养完善。
        例如,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德育引导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校园中,校长组织了“学习之星”“我是雷锋”“动手达人”“运动超人”等多样化的素质教育活动,每一种活动都能够帮助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建立自信、肯定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在“学习之星”评定中,学习好、进步大的学生将获得肯定;“我是雷锋”评定中,好人好事将受到表彰;“动手达人”评定中,具备良好实践能力的学生将获得大家的欢迎;“运动超人”评定中,具备良好运动能力的学生将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多样化的素质教育评定将给予学生丰富的成长和奋斗机会、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最终,学生在素养德育中实现了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逐步建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校长需要时刻关注校园中的道德品质教育实施效果,结合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开展丰富的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体验和参与中建立高尚的品质和完善的综合素养。同时,为了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校长需要详细分析当前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建设形式多样的道德品质教育活动,以期引领学生实现进步和成长。经过新时代道德品质的教育实施,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将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且能够在教育活动的参与中实现道德素养的逐步完善。最终,学生将在校长和其他教师的帮助和引领下成长为知识丰富、能力健全、品质高尚、素养完善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陆晨.初中德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中国教师,2018(S2).
        [2]李丽.对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