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学科素养在二类高中教学中的体现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 葛惠芳
[导读] 以人教版《化学2》第三单元“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一节公开课为案例
        葛惠芳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营城第一高级中学  130500
        摘要:以人教版《化学2》第三单元“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一节公开课为案例,基于教材文本中知识载体的教育价值及功能分析进行了教学角度的分析,并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进行了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转型 教材分析 二类高中教材难易程度处理
        正文:
        化学学科素养并非要求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目标另起炉灶,而是要整合三维目标,核心是对教学文本中知识载体的教育价值的认识提升和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我校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校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较差,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很快便遗忘,前后知识很难衔接,因此很多学生上课根本处于听不懂的状态,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一部分学生想要学好也有举步维艰的感觉,更别说对某科产生兴趣。
        二、应对策略
        虽然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一些学生的思维还是很灵活,怎样充分利用这一点,用于学习方面,教学时我使知识具体化、通俗化,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在比较中学习等。
        下面我以“甲烷”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与大家交流。
        三、具体教学过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甲烷作为有机物的开篇之物,不仅担负甲烷的性质和结构的学习,更肩负学习,研究有机物方法的指导,可以说应该通过甲烷的学习掌握有机物的一般特征和学习方法是教材设计本节的意图。


        (四)课堂教学效果: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通过情景、疑问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实现双向的互动。提出“从甲烷的一取代的方程式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但是为什么液面会上升”、“试管壁上的油状物是什么”、“白雾是什么?”“如果说白雾是氯化氢的话,但是氯化氢溶于水还是有白雾啊”等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观念的体现。
        四、对以后化学教学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学科思想认识,适时渗透化学学科核心思想,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作为科学课程的高中化学,由于注重在人类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课程体系,内隐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它对培育学生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梁永平.化学科学理解的基本视角及其核心观念[J].化学教育,2011(6):4
        【3】成尚荣.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1-28
        2016-2017年小课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