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冯顺琴
[导读] 课程改革的推进下,社会对教育领域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各位教师不能逃避的任务。
        冯顺琴
        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四小学 563000

        摘要:课程改革的推进下,社会对教育领域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各位教师不能逃避的任务。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作为重点学科,一直都是教师们眼中的焦点。结合当前教育形式,有关建立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生活情境教学法就作为其中之一在课程改革中意义重大。鉴于此,数学教师更要积极转变观念,结合生活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数学教学的高效发展。本文正是以生活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对此模式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究,以为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各学科进步都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学习起来会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还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数学抽象知识的消化,可能会需要大把的时间,因此,依靠教师的力量将数学知识变得容易且具象化,则是一个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将数学知识从抽象变为具象,为小学生刻画出一个直观形象的画面或情景,并以实际生活为准,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力和思维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一、当前生活情境应用问题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我们最需关注生活情境的状态,只有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才能使得课堂发挥正向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面对生活情境的创设,一些教师却出现了过于繁琐或者脱离实际的现象,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效率,由此,笔者将对这两点问题进行浅要分析。
(一)情景设置过于繁琐
        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情境是简化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法,它通过生动和直观的视野给学习者以方便,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看重生活情景创设的形式,将情景设置得十分繁琐,使得学生过分陷于情景之中,无法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力,或者无法集中听讲,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以《时分秒》为例,其教学目标要求教导学生掌握对“时分秒”的认知,感受“时分秒”的长短,而在实际授课时,有些教师会以“一分钟有多长”为问题来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播放动画小视频进行验证,但笔者认为虽然动画视频符合小学生们的兴趣范围要求,但不合理的视频应用也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降低课堂的效率,而此时视频中的内容可能会使得学生们沉迷,以致于在感受上的时间与真正意义上的时间长短不同,无法使得学生产生对“一分钟时间有多长”的正确认知。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设定,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生活中的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情景设置脱离实际
        除去情景设置的繁琐,一些教师也会出现在创设情景式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为了方面,会在场景选取上十分随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生活状态,或者一些教师只站在大人的“生活角度”来设置情景,没有做到换位思考。

但这样一来,情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脱离生活的情景会使得学生难以进入到生活情境中,而学生思考方式的角度也会与大人不同,教学方向也可能会出现偏差。
        同样以《时分秒》为例,如举例“一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来引导学生能理解“一秒钟能做哪些事”,虽然以上的这些案例均是实际生活中一直在发生的事情,但是以小学生的认知,他们对此不能理解,这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因此,这类情景的创设与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相符。
        由上所述,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为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所以针对情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合理地设置情景,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二、生活情境教学应用策略探究
    生活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而对于情景的应用,教师必须要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不能滥用,由此,笔者将就以下的几个方面对生活情境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依托生活故事,营造趣味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童真,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在此,数学教师就可以将故事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趣味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跟随情景的节奏一步步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所以按照这个作用,教师在使用生活故事情景时,可以将其放置在课堂导入阶段,用来纠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在课前引入以《熊出没》为背景的任务,如“光头强想要在家中添置一张正方形的桌子,于是去镇上采购,但是店主说店里只有长方形的桌子,但是镇上只有这一家店售卖桌子,光头强有些为难。看状,店主问准备买多长的桌子?光头强答2米的方桌,店主说这里有2块面积是2平方米的长方形桌,可以拼成一张2米的方桌,光头强答应购买”,通过这个故事情景,就能够为学生们引入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而且关于桌子的故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容易理解,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深入生活体验,融入实践情景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过知识后的应用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而面对小学生,数学教师有责任培养他们养成知识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生活情境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将知识带入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身融入实践情景,以加深对知识应用的理解。
        以“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福利,我们今天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老师打算在课后每人奖励3个糖果,而在学习完本节课后,你们要回答我应该买多少枚糖果?答对了才有奖励哦!”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而且这种计算过程在生活中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总体而言,生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有效简化数学的教学过程,为师生带来教学福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生活情境的应用方法,结合实践探索更加有效的情景预设方式,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丁雅飞.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95-296.
[2]王含.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5):9.
[3]张乃勤.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