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戴国威
[导读] 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和重点学科,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特征,
        戴国威
        安徽省南陵县民一中学 242400
        摘要: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和重点学科,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特征,体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和用到数学知识,数学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学科的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引入到课堂中来,将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开展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实例;情境设置;课后作业
        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和内涵是将单调、枯燥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熟知且乐于参与的生活化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无趣的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对于数学这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它本身与生活化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度,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力载体。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从而摒弃传统单一灌输式授课模式的束缚,对推动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和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引发学生探究热情
        生活中常见实例和现象的引入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难以提起兴趣。而将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引入到教学中来,能够弱化数学知识的理论性,实现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衔接。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生活实例的形式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为数学教学的顺利进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以“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线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对此进行介绍和说明。以射线为例,它本身是指将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单纯从字面上理解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手电筒照出的光,海上灯塔发出的光等等。之后,教师还可继续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事物,如运动场的爬竿,输油管的管道,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等等,并让学生猜测这些事物分别属于哪种线段,在此基础上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便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枯燥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了起来,凸显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推动着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二、注重生活化情境设置,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设置是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相比于传统以演绎和讲解教材为主的单一灌输式的授课模式来说,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熟悉、生动课堂情境的感染下更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对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中的许多常见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路程问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增长率问题等等。以商品利润问题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定这样的情境:某商场在五一活动期间举行打折、促销的活动,而打折的力度则由顾客抽奖决定。已知某顾客抽中了甲乙两种商品的折扣,且折扣力度分别是7折和9折,并且两种商品折后总价是368元。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打折之前两种商品的总价是500的话,那么每件商品的原来价格是多少?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在良好课堂情境的感染下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发挥。如此,便将所学内容与具体情境密切结合了起来,强化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畅地进展下去。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生活化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后环节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课后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生活化教学有效融合起来。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针对所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并验证所学知识,将知识的实用功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数学实践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完成“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公园的喷泉规划设计问题。建筑工人打算在某公园的中心广场上安装一个喷泉,要求帮忙计算出水池的半径、喷泉的最高点等相关内容,保证喷头喷出的水流能够落在水池之内。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此,便实现了课内外教学的衔接,提升了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与数学学科特征相符且有效的教学形式,在促进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初中数学教师应更为深入地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摒弃传统一味照本宣科式教学的束缚,并为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朱辉.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2]徐生根.经历数学生活化课例设计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