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曹恒凤
[导读]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曹恒凤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224500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其不仅仅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成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推动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有优化和创新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既要转变自身的思维理念,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去启迪学生的数学意识。又要对现有的有些授课方法进行拓展和优化,并借此来调动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致和动力。当然,为了切实加快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步伐,还需要教师依照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组织开展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有效课堂的构建,并致力于借助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展开。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在构建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至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因此,也缺乏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方法做出指导,进而导致在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过程中问题频发,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意识较为缺乏,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对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加以灵活应用,而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探究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支持:
        一、转变思维理念,着重启迪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受一些固有思维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只重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启迪和发展却始终没有关注和重视起来,进而导致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就应该转变自身固有的一些思维理念,有目的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去启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
        例如,在“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当中,起初,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说出4个10是多少,而5个12又是多少以及6个8是多少,从而让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巩固前面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内容。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小红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块分吃一整个披萨,其中小红和她的爷爷奶奶分别吃披萨的九分之二,那么,这块披萨还剩下几分之几”这样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试着通过解读题意来列出具体的算式并进行计算,从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分数的乘法有所了解。最后,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启迪,教师还可以就“什么是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区别”等问题让学生合作来进行交流和探究,并在共同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印象。
        二、拓展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致
        想要真正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成效,加快有效课堂的构建步伐,其不仅需要教师从思想上做出一定的转变,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采用更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兴致和动力的方法和手段来展开教学工作,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成效。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科学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来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致和动力,起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学生试着去辨认这些物体,从中找出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已知经验,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并着重让学生去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和比对,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的形式,从长方体或则正方体的面、棱以及顶点三个方面来深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长方体或则正方体,从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和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创设数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很多时候,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其不仅仅需要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从而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致,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情境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
        例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内容,并例举一些具体的算式来让学生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巩固整数加减法相关的知识内容,掌握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我是购物小行家”这样一个数学情境,通过让学生分别饰演商场购物的顾客和售货员,并让他们模拟演练顾客到商场购买商品进行算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对于如何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开展计算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本领
        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内容加以灵活应用,并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计算本领。但是由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加强了学生计算方面的练习,但是练习的内容通常只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书本上的一些练习题,完全没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解题的强化训练,进而导致学生虽然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却难以将其灵活应用于实践。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来组织开展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参与,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计算本领。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组织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就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展开一场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像是“13×20=?、23×36=?、18×12=?”这样的数学练习题,并让学生试着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作答,并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批改和打分。另一方面,针对本次所展开的数学计算活动当中学生错误频率较高的错题,教师则可以着重给学生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做好错题的整理和总结工作,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成效,就必须做好有效课堂的构建工作。而这,不仅需要教师着重去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情,做好课堂教学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以及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有依据的来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有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补充和优化,采用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成效,推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林丽环. 互动生成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1):57-58.
        [2]赵成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5):128-129.
        [3]张向荣.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 现代妇女(下旬),2014(02):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