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为启
巨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74900
摘要:建筑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环节众多,技术要求比较高,大幅度增加了管理难度。近几年,人们将目光聚焦建筑质量,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并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以此保障施工质量。建筑项目质量达标,不仅能让企业收获更大的效益,还能显著提升企业口碑,企业具有良好形象,势必会让企业接到更多工程,从而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率与质量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通过在建筑过程中规范工人的施工技术以及现场行为能够保证施工进程沿着原先的计划进行,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损耗以及浪费,进而避免因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以及施工质量的影响,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实现二者的融合。在安全性方面,还能够保证施工人员以及今后建筑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建筑企业来说,通过保障建筑质量以及具体的施工效率,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在行业内部赢得较强的口碑,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提供必要的保障,能够在后续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运行。
2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研究
2.1 地基施工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地基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与基础,地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水平会对项目整体进度产生影响,因此,要注意地基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管理。我国当前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多样,一些建筑项目地基在建设上试验的仍然是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同时假如处理的不适宜则会导致滑坡和下沉等情况出现。为了防范这种状况的发生,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适当开展软土地基的加固和处置。按照具体的情况试验各种加固技术:试验真空预压施工技术,试验塑料排水板和砂垫层等相关构件,以合理完成地基的加固;试验置换垫层技术,不断提升地基稳定性。地基压实之后,使用施工注浆法把混凝土和地基结合,以提升地基土壤的黏结强度,最终实现加固压实的目标,使地基自身的承载力得到保障。
2.2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效果和施工质量间存在一定联系。为保证钢筋施工合理性,要选择适合的钢筋施工技术,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钢筋施工前施工人员要按照工程施工要求选择钢材,施工材料投入使用前,要对于材质进行检测,依据施工图纸处理钢筋材料。按照建筑施工的材料标准和具体文件要求,防止不合格钢材流入市场,运用合理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钢筋施工。在提升施工效果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
2.3电气施工技术
电气设备和各项线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按照程序进行电气施工,避免居住者使用电气设备时出现漏电现象。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建筑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电线铺设,施工前可以结合具体的电气应用引入防雷技术,避免居住者出现触电等问题。
2.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属于现代建筑工程经常会用到的材料,因为混凝土自身的良好性能,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当前仍然有部分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并未对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施工技术给予高度的关注,使在实际应用混凝土时产生了很多的不足,诸如其强度和硬度不足以及产生大面积裂缝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对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在混凝土实际进行运输时需要挑选较为平坦的道路,防止产生搅拌不匀称而产生分层的问题。
2.5防水施工技术
工程施工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合理配比不同强度的水泥和混凝土。选择收缩性能较低的水泥,配备较好的粗细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间针片状石子不能超标,尤其是细骨料含泥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设置一定施工缝,控制混凝土坡度。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浇筑方式,从坡脚向上浇筑,先整体震荡后再均匀震荡,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使用微型平板振动器设备,按照 1/3 的搭接方式自上而下进行振捣。混凝土处理防水施工需要抹平防水基层,避免出现松动或凹凸不平的现象。针对掉灰等问题要严格根据工程要求,设置排水坡度。其中,地漏部位排水层应比防水层低,涂抹防水前,应清理基层表面杂物,重点清理管道根部和排水口等位置。涂刷时可依据先低后高的原则,第一层土层应基于一定基层,厚薄适度,无暴露点地大面积涂抹,针对排水口、地漏和阴阳角部分进行漆涂刷。
3当前建筑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3.1提升建筑施工技术
为了提升建筑质量与工作效率,首先,需要在技术层面上入手,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建筑施工技术,并定期针对施工问题开展培训工作,对建筑管理人员以及具体的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灌输给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并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根据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进行施工技术和施工意识的转变,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另外,在培训工作中,还需要加强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确了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们自身的作用和必要性,以保证施工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3.2现场施工人员管理
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人员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施工环节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工程施工中。建筑施工前,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施工人员的责任义务,针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开展施工时,需对施工人员建立检查机制,确保施工项目符合要求。具体监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障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3.3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个健全的施工管理系统能够从源头上提升施工效率,其需要按照建筑项目具体的情况完成项目施工技术的确定以及项目标准制度的建立,制定可行、有效的管理流程,加强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的有效监督,并且及时革新老旧的施工技术,纠正一些与施工要求不符的行为,并适当惩处相关人员。
3.4加强现场施工监管力度
加强现场监管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建筑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现场监管的重要性,同时招聘具有丰富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人才,定期检查相关设备,如若发现有问题的设备,需要及时报备并予以维修。现场监管工作还包括对施工工人的行为的监管,监管他们的工作必须要按照国家标准与规范来进行,促进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保障其运行效率以及建筑完成后的质量。
3.5施工现场的施工方案管理
施工方案对施工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施工方案时要依据施工要求和条件,综合考量物资准备工作。进行施工工艺处理时,要明确实际施工所需要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出现突发状况时,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对建筑质量以及施工效率能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对今后建筑物居住以及投入使用都起到直接的作用,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提升技术、加强现场监管以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层面出发,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寻找到衔接点,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雪勇 , 刘小丽 .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J]. 工程技术研究 ,2018,3(15):143-144.
[2] 付博 .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注意事项的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5(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