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0期   作者:李春宝
[导读]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现场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一项重要工作。
        李春宝
        丹东市中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丹东118000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现场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目标,需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对策消除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避免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保障施工单位良好、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引言
        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能够给项目参与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与财产安全提供充足保障,避免工程建设质量受到多样化因素影响,保质保量按施工进度安排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1.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及影响因素识别
        1.1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是指建筑施工现场区域、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因素的安全管理、监督。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危险源,是潜在可能发生的安全管理风险,要求现场安全管理具有预见性、系统性、整体性,通过有效识别建筑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掌握安全风险与现场安全事故之间的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提高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成效。
        1.2建筑施工现场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安全事故风险类型主要包括高处坠落风险、机械伤害风险、物体打击风险、触电风险、坍塌风险、测量伤害风险、火灾风险、中毒和窒息风险、爆炸风险等[1]。由此可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多样,风险发生概率和伤害事故后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伤害事故发生概率较低但危险性极大,如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从宏观整体角度来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人、物、环境的集合,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总体原因可分为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物的原因,环境因素等。结合各类现场安全事故致因,借助因素图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整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1.3建筑施工现场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上述因素总结归纳,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现场管理、安全技术管理五个方面。各方面因素内涵为:(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对建筑工程各施工主体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安全生产制度是明确各参与主体安全生产责任,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有效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对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技能、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安全检查制度是确定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常态化的检查、监督机制。(2)卫生保健。卫生保健主要是针对施工人员居住条件、饮食条件、保健急救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和保障,旨在通过改善施工人员居住、饮食、急救条件,保障施工人员身心健康。(3)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即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现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计划、安全生产投入等文件的制定,负责各班组安全检查、监督和考核等工作,实现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总体部署和管理。(4)现场管理。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作业环境,是施工人员、材料、机具的集合。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10),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围护遮挡,防止建筑施工现场对外部环境、人员造成伤害,施工场地应采取必要的硬化处理,分类堆放材料,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等[2]。(5)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技术管理是对易发生安全管理风险的脚手架、基坑支护、模板工程、施工用电、施工机具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检查和监督。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可行对策
        2.1综合分析自然因素
        现代建筑的建设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角度出发,对工程开始前综合分析自然因素,把自然因素影响纳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影响的要点中,给予充足的重视,在树立起科学观念后,采取一系列实际情况发现并分析各种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建筑设计队伍在工作中,加大现场考察和环境勘测力度,明确施工所在地建筑材料性能、环境、气候、地质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得出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建筑设计方案内融入这些信息,提升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可行性。施工单位在现场作业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引入高新技术手段依据实时监测数据预测天气变化影响因素,提前制定应对计划,最大限度消除自然因素对施工质量安全的不利影响。
        2.2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检查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大、工种较多,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不便。除加强各分包单位安全管理要求、检查、考核外,还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检查力度,基于施工现场入口、施工现场区域内带云台的视频摄像头,借助神经网络算法,对施工人员工种、工作环境、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进行识别,通过报警器和语音提示方法进行安全提醒、记录,并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提示、提醒,构建现场安全管理智能化、数字化机制。
        2.3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监督
        为防止安全管理制度形式化、表面化,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执行情况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监督,明确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建立安全管理人员奖惩考核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同时,每天检查现场安全管理记录,对照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识别记录,检查安全记录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4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强化检查监督力度
        由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和安全管理要点不一,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督促分包单位加强技术交底,尤其是脚手架、土方、钢筋工程等安全风险较高的分项工程,要求必须按要求编写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细化专项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技术交底要求落实到个人,并签字确认,实现安全技术交底全覆盖,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防范和控制施工安全风险。
        2.5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管理监督
        首先,建筑建设企业按照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做好相应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动态了解工程建设情况,整合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加强对施工单位、现场管理负责人的联系沟通,保证信息共享,畅通交流渠道,在防范、应对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方面发挥联动作用,体现建设单位的监督意义。其次,建筑施工单位在组建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同时,也要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重点监督现场的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变压器运行安全管理、人货共用电梯运行安全检查等工作情况,将监督信息详实记录下来。针对施工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监督控制工作,施工前的监督控制包括开工准备、安全管理文件编制等;施工中的监督控制包括工序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等;施工后的监督控制包括竣工验收资料准备、工程计量、交接手续办理、质量安全文件建档编目等。通过各个阶段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辅助,切实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水平[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较多,在应对时需深入分析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性采取可行对策,通过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全面开展监督工作、综合分析自然因素影响等方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落实,顺利实现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涛.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预警与管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 苏亚锋.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评审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 钟国益.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