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222023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工程测量中可将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处理数据、绘图作业、航空先进化等方面。同时,说明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在拱顶下沉与收敛工程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工程测量
引言:工程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而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当前先进的测绘技术,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准确率高等特点,科学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还可以缩减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应用时,可实时储存测绘的数据,并将数据汇总到计算机终端,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与储存,减少数据损坏、丢失的几率。同时,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增添了实用性,为后续施工工作的设计与规范提供了准确的测绘数据。在传统的人工绘图模式中,工程的图形信息无法全面的呈现出来,给工程设计、规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进行自动化收集、处理,将数据直接传输到绘图软件里,以三维坐标的模式呈现工程地形图片,保证虚拟建筑物中各个数据的准确程度。同时,利用3D图形处理技术,可将图形信息、工程地形中的信息传达给技术人员,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提供了安全的保障。数字化技术在应用时,会借助GPS技术,对工程测量的对象进行位置确定,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人工野外测绘的工作量,并提高点位的准确度,有效地提升工程测量工作的整体效果、质量,为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1]。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一)工程绘图作业
数字化测绘技术可将周边建筑物、工程地表原图进行对比、分析工作。科学使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使工程测绘人员将原图不合理的位置进行调整、修改,以提升测量的精准度。将地面数字测图技术与常规测量技术结合,有助于保证地表物体控制点的准确度,使误差控制在至5cm以下[2]。
(二)数据采集、处理
合理运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使数据采集工作变得极为便捷。同时,也让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工作简单了许多。对于较复杂的地理环境,测量人员需携带测量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工作,而后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工程绘图。首先,工作人员应对野外地质、地形数据进行布点工作。其次,对于重要的图形进行标识,确定具体位置。最后,依据地形的实际状态进行手绘。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好后备份,并转交给专门的负责人员。收集数据后的必要工作是借助数字化测绘技术,实施工程处理数据工作。最后,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辅助下,信息处理人员会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数据传输、扫描以及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测绘人员会获得有助于工程规划的图像信息。在测绘人员将重要的数值输入到专业测绘仪器后,应将所得信息进行统一处理,为工程绘图的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航空先进化
导线复测、地形测量、工程线路测量都属于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而传统的测量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且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也无法满足工程对数据的高标准。而航空测绘技术在应用时,可借助先进的数字摄影机进行航空拍摄,以获得地理空间等方面的精准数据,可适用在城市航拍测绘等类型的工作。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时,可运用GPS测绘技术,不仅可以缩减测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也可提升测量的精确度。由此可见,GPS测绘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宽广,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将获得更强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将具备强力的图像处理能力,从而满足快速处理图像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数据,能减少传统式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及准确程度,也可使用计算机技术存储数据、信息。总而言之,计算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计算机技术功能的支撑。GPS侧护技术可以将信息转变成坐标、地质,依照特殊的分类形式进行处理,完成计算及内部的运算工作。同时,也能及时进行针对不同地形信息的汇总工作,以确保各地域的实际应用效果。例如,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无人机摄影测量布设,具备高度精确的布点计划,能够完成高程点的相关检查工作,避免出现数据误差较大的问题。
(四)拱顶下沉与收敛
在对净空变位的收敛量及拱顶下沉进行测量时,应依照隧道的埋深、大小和围岩类别实施测量布点。初次读数要在挖采的12h后及下次挖采前读数,并运用全站仪测量,布设洞里外的测量点时,要设置在同一横断面里。在进行信息化施工时,需在观测后对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辨别岩尾的稳定性。通常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调整:在拱部下沉的速度高于3mm/d时,应采取相对的保护措施提升支护系统。水平收敛的速度小于0.2mm/d,且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时,则说明围岩处在稳定的状态。计算机系统可将隧道的支护方法、围岩级别、施工工艺、周围状况及各种检测点全面整合起来,并构建相应的模型,使其更全面、直观地反映出隧道的状态与隧道变化趋势,给予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带来了便捷,以便在发现变化时及时作出调整,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
(五)地表沉降的监测
为保证贯通施工时的安全性,应实时检测地表沉降。依照隧道的实际状态选择横向截面,沿着主断面布设相对应的监测点,以便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地表沉降对横向区域的影响。而断面的间距要依照隧道的实际地形设置,地表沉降的观测点通常间距控制在2-5m左右,在隧道中线附近的监测点、测量点要适当进行加密处理。选择测量断面位置时,需设置基准点稳固、通视效果好且便于测量的位置。在隧道的两个轴线两侧设置地面测点,但要保证每个断面测点在7个以上,且测点间距控制在五米以下,并在测点的周围需埋设水泥柱。在定位测量放线时,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测量最佳。
总结:综上所述,数字化的测绘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完善,已在测量工程广泛使用。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的技术进行工程测量,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潘红梅,朱桂玲.探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000(013):224-225.
[2]张恩丽.探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2019,000(01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