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永博
长春昌驰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房建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在房屋建筑施工内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对应房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建筑效益,本文对该项技术的优势进行解析,探究其主要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提高了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成本投入。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是现阶段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能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地基发生沉降垮塌,确保地基安全,是保证地基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安全施工有着深远影响。
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的意义与重要性
从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总体发展来看,它持向上发展的势头。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放眼主要发达城市和国外经典发达城市的实际状况,房屋建筑工程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逐渐向高层方向发展。考虑到逐日增加的居民楼层数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过份高的楼层会使地基的荷载承受变大,这是潜在的危险。一旦荷载过大,极易引发地基形变或沉降问题,最终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可以说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此建筑能否取得长久的稳定。要想提高施工效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抓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这个关键点。
2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地基在施工建设之前,应对施工现场的杂物和垃圾进行清理。进行打桩作业之前,施工单位应向基础设施部门提出申请,由专门的清理人员对施工区域周边的障碍物和垃圾进行有效清理,并对施工区域周围的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实际配套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对已松动的管线要及时加固,去除多余管线,避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因震动而导致地下管线坍塌。施工现场清理完毕之后要对现场进行平整,保证施工区域的地面平整度,并在施工区域周围规划好道路,确保道路平整,方便进行机械作业。使用碾压机将路面压平,提升道路的紧实度,待压平工作完成后,要进行抄平放线固定工作。抄平放线时,可以在施工区域设置水准点,数量不能超过两个,确保水准点位置不被打桩影响,并使用小木桩对各个装备进行详细标记。在进行正式作业之前,要对机轴线和桩位进行严格复查,避免木桩丢失或挪动对施工环节造成影响。待上述工作均完成后开始打桩试验,掌握桩沉入时间、持力层长度等情况,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相关工艺和设施进行检验,确保打桩符合工艺要求。
2.2预制桩制作技术
在前期的预制桩制作中,其准备工作的完成度、科学程度直接影响着预制桩的制作质量。该项制作流程不会受到较多工艺限制,施工方可选择生产厂家制作或者工地内直接制作。一般状况下,工作人员要先结合施工需求对桩长进行预测,当桩长属于可运输的范围时选择让厂家进行制作,当桩长超出运输范围时可在工地进行制作。以此依据施工状况可对预制桩进行及时的调整工作,确保预制桩有效性和质量。在具体制作中,一般其桩长应在30m以上,制作人员要尽量避免桩尖、桩顶出现如麻面蜂窝、掉角以及裂缝等状况。当在连接纵向钢筋时,工作人员可利用对焊连接的方法,对桩顶进行钢筋网片的设置,并在预制桩投入施工前进行强度检测,保障制作质量符合作业的硬度和强度需要。
2.3起吊运输技术
在预制桩制造结束之后,不可以立即进行起吊,需要保持一段时间的养护,在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方能实施吊装。通常的时候,混凝土强度在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七十之后方能实施起吊,在强度与设计的强度一致的时候,才能实施打桩以及运输操作。为了确保预制桩结构的质量,可以对其进行捆扎。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车辆的稳定性,避免颠簸对预制桩的质量造成损坏。结合打桩工作流程来对施工程序进行合理安排,要想高效的实施成本管控,最为可行的方法就是有效的缩短搬运的时长。
2.4打桩技术
2.4.1桩机选择
静压法通常适用于高压缩性粘土层或砂性较轻的软粘土层,当桩须贯穿有一定厚度的砂性土夹层时,必须根据桩机的压桩力与终压力及土层的形状、厚度、密度、上下土层的力学指标、桩型、桩的构造、强度、桩截面规格大小与布桩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终压前的稳压时间与稳压次数等综合考虑其适用性。压桩力大于4000kN的压桩机,可穿越5~6m厚的中密、密实砂层。中型压桩机(压桩力≤2400kN),穿越砂层的能力较有限,所以对其情况需进行压桩可行性判断。小型压桩机(压桩力≤600kN)用于压制预制小桩,适用于在10m以内存在持力层(如硬塑粉质粘土层、粉土层及中密粉细砂层等)。根据工程数量和工期的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情况,选择适用的设备。
2.4.2确定打桩顺序
整个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和施工速度还会受到打桩顺序的影响,因此在确定打桩顺序时应该将预制桩的规格、密集程度以设计标高等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顺利展开,保证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图纸相吻合,进而保证施工工程的整体情况不受影响。
2.4.3打桩工作的开展
当打桩机就位之后,施工人员要先对桩架进行观察,观察其垂直平稳的状况,观察其导杆中心线以及打桩作业方向能否一致。在打桩作业中,施工人员应控制打锤落距,一般以短距离的打击为主,当预制桩已经进入土层一定深度后,并且能保持稳定时,此时再将击打落距适度增加。施工人员应从重锤低击这一打桩原则出发来开展作业,以此确保桩头所受冲击力不会过大,保障桩头不会受到严重损伤。2.4.4预制桩检查验收预制桩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合理开展中间验收工作,确保每根预制桩达到贯入度要求,预制桩桩尖标高进入到持力层。在控制时,通常情况下,必须保证最后三次石锤的平均贯入度不能够大于明确规定要求数值。如果施工管理人员一旦发现预制桩位与施工设计要求产生较大偏差时,就必须及时对其展开改进处理工作,移桩机到新桩位。
3提升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质量的措施
首先应该在施工前对施工地区进行细致的勘察,将勘察数据进行整理作为沉桩工作方案的制定依据,其中重点环节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预制桩的持力层和标高进行确定并确定施工工艺的相关技术参数。其次,在进行沉桩作业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沉桩锤,还应该对桩身进行全面的检查,观察桩顶是否存在不平整情况。桩尖是否保持垂直等。最后,应该对建筑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清理,尤其是坚硬物质,防止在沉桩作业时受到阻碍,在沉桩过程中如果发现桩体发生倾斜,严禁仅靠移动桩架进行调整,而是应该弄清导致桩体倾斜的原因后再进行调整处理。
结语
一个高效率、高质量、高稳定性的房屋建筑工程必然是处于一个卓有成效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下建立的,辅佐以专业的机械与优秀的技术负责人,落实各项打桩注意事项与技艺,终会取得良好硕果。优秀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的应用也将成为新一代卓越建筑施工企业对自身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蓓.浅析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施工管理,2015,(09):35-37.
[2]黄淑娟.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究[J].民营科技,2016(15).
[3]韩燕.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