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0期   作者:高志军
[导读] 本文就将对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高志军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6
        摘 要:现阶段,在土建工程设计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的背景下,合理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效避免混凝土施工通病已经成为土建工程施工队伍的优势,无论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工程建设的角度都应该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此为工程的高质量竣工作保证。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建;混凝土;技术;措施
1、影响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1.1材质内部原材料搭配格式不够合理。材料进场初期,由于采购、复检人员综合素质低下,会相应地放纵砼结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建筑结构整体强度失效,后期必将严重威胁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时直接制约企业高度发展实力。另外,现下大部分项目管理以及施工人员为了尽量将工期范围缩短,经常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摒弃在外,包括高大模版支撑架构方案的任意搭配等行为,会导致现场安全质量的溃散结果,令企业主体丧失一定数目的成本资金,制约其后期事业发展进度。
        1.2混凝土材质浇筑以及养护细节处理不到位。在开展混凝土结构现浇工作环节中,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经常为了赶超进度而忽视既定材料的振捣活动,并且在养护中难以灌输必要的水分,这类工序混乱处理行径都将直接制约混凝土凝结后期的强度质量,其关键价值须引起现场主管人员重视。
2、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主要技术分析
        2.1 施工效果分析
        为了有效的提升施工规范管理,需要严格重视水泥材料的质量水平,保障原材料的质量标准。严格遵照混凝土中泥沙掺杂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的实际含量、级别配比、水泥细度数等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混凝土中的泥沙含量不超过3%,并且无明显的块状物。最大限度的调整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控制标准。在混凝土的施工全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监督管控为标准,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最大限度的保障混凝土施工的科学防控,有效的提高整体混凝土操作搅拌控制效果。
        2.2 拌合工作
        按照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结合拌和标准进行取样,对取样材料进行比例检测分析,通过调整混凝土搅拌材料是否复符合实际情况,调整、降低配错率,降低漏检率,防治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影响。依据材料检验的合格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搅拌比率,注重含水量水平分析,做好混泥土材料的检验测试。按照混凝土搅拌材料的相关数据比例进行合理分配,防止配少、错配、漏配的情况,防止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水平。按照材料比例检验操作合格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规范情况,确定材料比例验收合格标准。通过有效的搅拌操作,明确控制含水量比例关系,注重检测搅拌的过程内容分析,及时做好搅拌的塌落度分析和离析调配。
        2.3 运输操作
        混凝土在运输操作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场合情况,依据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的运输操作方式。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运输需要采用垂直运输的操作方式。可以架设起重机,调整底层建筑的使用情况,运输过程中,需要注重混泥土的均匀性,防止运输中出现流动、离析、失水等问题,提高运输的操作效果,降低周转次数比例水平。
        2.4 浇筑操作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浇筑操作要求,对操作方法、操作时间灵活应用。特别对于夏季施工而言,需要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尽可能的安排在下午,避免高温照射时段,降低温差范围。混泥土搅拌过程中,需要逐步降低原材料的整体温度,调整混泥土凝固内外温差,提高混泥土浇筑凝固效果,调整水泥水分情况,做好水分的蒸发和析出调整,保证浇筑振捣的必要性。
        2.5 振捣操作
        浇筑完毕后,需要按照振捣操作流程实施合理的管理。准确的分析混凝土均匀操作模板的要素,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部分出现气泡、蜂窝等情况,注重振捣步骤的操作完整性。


        2.6 养护操作
        混凝土浇筑操作中,需要注重浇筑部位的养护工作。养护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浇筑部位、硬度、软度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养护操作,提升硬度和强度。养护过程中,需要注重养护的湿润度,避免温度出现波动。冬季养护过程中,需要加强养护部位的遮盖调整,防止温度低的时候,混凝土浇筑部位受到伤害,提高养护时间的有效掌控。不宜过长或过短,影响混凝土浇筑的效果,避免耽误建筑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调整检验论证方式,控制养护期在14天内为宜。        
3、强化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3.1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土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混凝土材料由水泥、骨料和水共同组成,目前我国混凝土原材料的品牌、型号以及规格数不胜数,其产地、等级和整体强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各原材料的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施工单位在材料选购的过程中不加以重视,很容易选购到质量、规格不符合件数施工的原材料从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建筑单位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材料选购工作后,还应该提高选购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为提高材料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材料选购人员在实际选购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材料的质量关,在对比多家生产厂家的材料后选取经济效益高、材料质量好的厂家购买材料。选购人员在检查材料的出厂证明和质量合格证书后才能签订选购合同。
        3.2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合理性。混凝土结构的合理性是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钢筋与混凝土结合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明确各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后,还应该保障所有钢筋不能粘结在一块,要有规律、有条理地将钢筋均匀分布,减少结合过程中接缝问题,在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强度的同时还能增加结构的美观性。
        3.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人员在选购合适的水泥型号后,还应该明确水泥、骨料以及水的最佳配合比例。如果水泥数量太多将会产生水热化现象,混凝土凝固初期箱体表面过冷、内部太热,再加之受拉应力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会随之降低,从而产生裂缝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应该结合设计图纸要求合理搭配原材料的配合比,为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4选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建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土建混凝土施工前,技术人员应该编制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建筑流程,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流程上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首先,确定混凝土浇筑时间和顺序,为混凝土浇筑后顺利散热提供保障;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不能超过25度,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温度测量技术了解混凝土结构中温度的分布状况,结合温度变化规律对混凝土施工进行规范性的指导,从而减少施工中裂缝问题的产生。另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养护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将混凝土内部温度差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混凝土强度得到保障后裂缝等问题会随之减少。
        3.5优化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工程的养护管理,首先在浇筑施工以及一次抹面压实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温处理,做好混凝土温差控制,减缓降温速度。养护处理时,可以选择在混凝土表面覆盖2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避免混凝土表面因为快速脱水面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以避免草席因为吸水而降低保温功能。另外,尤其要注意柱、墙插筋部位的养护,严格规范保温措施,避免温差较大形成裂缝。
4、总结
        总言之,在以后的土建混凝土施工工作中,施工企业应该从工艺、材料、配比等基本要点出发,通过大量的实践来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进而形成具有规范性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适用环节和重点,以此使得土建工程得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利保障,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启海.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109-110.
        [2]陈纪云.简议房屋建筑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J].建材与装饰,2018,No.534(25):30-31.
        [3]吴书艳.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8(3):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