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1130
摘要:环境保护作为水电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位,对环境保护理念的有效落实,将推动水电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双向提升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为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本文从环境专业角度出发,阐述环境保护在水电工程中的意义,并提出落实环境保护理念的具体实现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水电;工程设计;环境保护
一、水电工程设计中环境保护概述
1、环境保护意义
在早期建设的水电工程中,由于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导致工程设计方案中缺乏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在建设与运营期间严重破坏了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对环境保护理念的落实与充分体现,被视作为水电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业界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而环境保护在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意义包括:(1)遵循法律法规。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要求。同时,环境保护要求是工程建设要求的一部分,也是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与合理性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2)提高工程社会效益。在满足水电工程使用需求,实现工程预定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推动生态景观化发展的作用,双向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缩短设计周期。在工程传统设计模式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所制定工程设计方案不满足相关工程规范,在技术评审环节暴露出诸多问题,设计方需要消耗一定时间反复修改工程方案。而对分层取水等环境保护设计措施的采取,将在客观层面上提高设计方案可行性,缩短方案审批时间与总体设计周期。
2、水电工程设计发展趋势
2.1环境保护贯穿工程生命周期始终
在水电工程中,环境专业并非仅在工程设计阶段中得到体现,而是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工程策划立项、设计、施工与运营等阶段始终,构建起健全的工程环境保护运作模式。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工作人员需要从全局统筹与长远规划角度出发,切实满足水电工程不同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2.2全专业参加
在水电工程设计阶段中,将会涉及到环境、机电、规划、水工等多个专业领域,不同专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因此,需要保持各专业之间的联动协作状况,协调开展工程设计工作,共享设计参数等信息资源,避免形成专业冲突与设计矛盾。同时,重点加强环境专业与各专业间的沟通力度,要求各专业设计方案中均包含环境保护内容。
2.3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水电工程中,既要保证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工程使用需求与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同时,还需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效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与水资源,维持工程周边区域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推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中,需要将设计重心倾向于低碳、资源、生态等方面。
二、水电工程中落实环境保护理念的实现措施
1、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与工程设计协调工作
在水电工程传统设计模式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统一规划,使得工程设计方案与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冲突,无法在资源利用与承载力等层面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后续工程施工与运行期间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破坏了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与工程设计协调工作。
例如,环境专业提前结合工程情况,掌握项目准入条件,制定水土流失防治规划与饮用水水源地规划等规划方案,将这类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作为制定工程设计方案的参照依据,要求在工程方案中贯彻落实各项环境保护目标,做到对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兼顾。例如,考虑到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期间会对周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容易引发其他物种的消失。因此,环境专业需要制定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报告,准确预测工程建设活动对基因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造成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建议与要求,如对陆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对水生生物及珍稀鱼类的保护。
2、让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工程生命周期
2.1环境专业与非环境专业的沟通
环境专业与其他专业间的主要沟通分为三方面,具体包括:(1)规划专业。根据工程现场情况与建设要求,环境专业提供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标注如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与下闸蓄水期水环境保护要求等环境保护具体要求,以作为工程设计参考依据。(2)水工专业。环境专业遵循生态保护原则,根据现场勘察报告,在不会破坏现场生态环境或设计环境影响重大区域的前提下,向水工专业提出具体的设计建议,如采取分层取水方式来减缓低温水影响,营造多自然型河流等,全方位提高水工设计方案的节能、生态保护与景观效果。(3)施工专业。环境专业对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准确评估工程施工期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从节能与生态保护等角度出发,向施工专业提供调整意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尽可量减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2设计单位与环评单位沟通
在工程设计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加强设计方与环评单位间的沟通力度,全面了解相关环境批文,重点检查工程现场是否存在环境敏感区域或是环保安全隐患。随后,在环境保护专业的协作下,设计方及时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解决所存在的设计问题,消除环保安全隐患,避免在后续施工阶段中因环境保护问题而频繁出现方案变更与施工返工现象。
3、准确识别环境制约因子
在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环境专业需要结合工程情况,准确识别工程所存在的环境制约因子,生成环境制约因子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提交至设计专业作为参考,避免在所制定工程设计方案中形成环境保护安全隐患,而主要的环境制约因子包括:(1)特殊保护地区。目前,特殊保护地区是通过法律法规与政府行政规章明确规定的特殊保护地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地等。如果没有有效规避特殊保护地区,将会违背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条例,导致工程设计方案无法通过审批。(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这一区域包括热带雨林、荒漠绿洲、天然渔场等。与其他环境制约因子相比,这类区域的生态平衡容易被打破,或是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遭受施工扰动影响,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损坏。(3)社会关注区。这类区域包括党政机关办公区、医院、文化遗址、风水区域等。如果没有对这类区域采取避让措施,容易激化矛盾,遭受当地群众阻拦。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水电工程建设期间,为推动我国水电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工程各阶段与设计方案中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理念,提高环境专业与非环境专业间的沟通力度,综合采取环境保护设计措施,在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全面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彭松涛,王宇亮.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西藏水电开发的若干思考[J].四川水利,2010(1):17-19.
[2]李菊根,雷定演.中国水电发展与设备技术创新[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1,35(3):1-4.
[3]陈凯麒,芮建良.中国水电环境影响评价的十年回顾与展望[J].环境保护,2012(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