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允伟
安徽省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摘要:本文主要对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养护技术的实践要点进行分析。先是对混凝土养护的目的论述,而后在阐述桥梁混凝土养护作用基础上,对该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桥梁工程;混凝土;养护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混凝土技术在当前的桥梁工程建设中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桥梁面层加铺的沥青混合料外,剩余的其他部分基本上都是由水泥混凝土技术总体实施。由此可见,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程度,鉴于此,混凝土的使用效果以及结构特性等都应处在科学高效的状态,尤其是涉及到的养护处理,从而为桥梁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切实的保障。
1混凝土养护的目的
就当前我国桥梁建设的基本情况来看,结构施凝土提供最佳的空气湿度环境,同时还需确保水泥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处于正常的范围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是极为常见的情况。而在完成相应的浇筑施工以后,即应展开精细化的养护,这样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以及应有特性才能切实地呈现出来。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将混凝土中的水份过度冻结与挥发,从而切实的提升混凝土的实用性,减少剥皮、裂纹等问题出现。所以,采取高效的养护方式对提升混凝土桥梁的寿命与质量有重要作用。
2桥梁混凝土养护作用
通常情况下,一旦混凝土出现脱水或是裂纹的情况,必定会缩短其的使用年限。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不良情况,主要与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等严重失衡有很大关系。
2.1预防混凝土脱水
通常情况下,浇筑后的混凝土处在温度较高以及空气干燥的条件下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皮,进而对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坚固性等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于某些情况下,还会造成结构性的溃散,由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会出现严重的削弱,而桥梁的安全性也会因此大打折扣。特别是处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施工条件下,由于施工所用的混凝土都比较薄且表面积又比较大,因此脱水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另外,与混凝土搭接部位吸水性较强也是出现严重脱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预防干缩裂纹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因空气干燥或是气温过高,必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这样的话混凝土的强度势必会严重下降,而其的使用期限也会大大缩短。因此如果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混凝土的强度控制已经达到既定的标准,那么即便出现脱水,裂纹等的不良情况也不会在混凝土中出现。鉴于此,具体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的养护务必要高度重视,以切实地保障混凝土硬化程度的最佳。
3桥梁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3.1洒水养护与覆盖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就应对其表面用水实施充分的湿润,而具体的操作应严格按照以下相关的标准精细化实施:⑴洒水通常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12h后进行,对于混凝土干硬性较高或是施工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一般应在浇筑完成以后即应采用蓬罩盖住混凝土的方式以实施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水分以及特性维护的稳定和高效。需要注意重点注意的是,实施养护时切不可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造成损坏。
⑵混凝土的养护应与工程现实的施工条件保持协调,例如湿度和温度等的控制等都应与具体的施工环境等保持一致,同时还应结合水泥等所采用的材料,养护的时间一般达到7d以上即可。如遇突发情况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对于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等的特殊情况,相应的养护时间则应至少达到14d。
⑶洒水的量以及频率等都应严格精细地予以控制,以确保混凝土处于实时的湿润状态。
⑷养护过程中所用到的水,一般应与搅拌用水保持一致。
⑸对于外部温度较低或是低于5℃的施工条件,往往无需进行洒水处理,做好相应的覆盖养护即可。
3.2蒸汽养护
⑴所使用到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适当提升其的强度。对于快硬类型的水泥,相应的养护不宜采用蒸汽养护的方式。
⑵通常情况下,完成混凝土浇筑以后不宜立即进行蒸汽养护,而应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应的养护。静置的时间以混凝土的具体特性为准,普通类型的控制在2~4h,干硬类型的达到1h即可。而对于拌有缓凝剂的混凝土,相应的静置时间则应控制在4~6h之内。另外,静置时的温度也有严格的规定,通常应使其处在10℃以上。
(3)对于硅酸盐以及一般类型水泥来说,其的施工环境温度通常应低于60℃,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其施工质量的稳定,而其他的一些类型,相应的温度则应低于80℃。而相应施工时间,则应视具体的现实环境确定。
(4)一般养护工作完成以后就应将相应的养护设备拆除,且应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达到小于20℃的差值。
3.3冬季养护措施
混凝土在冬季所进行的养护,通常是采用蓄热法具体实施。
⑴具体采用此类方式养护时,务必要严格按照以下准则进行养护:保温设施应确保混凝土处在0℃时即达到硬度标准,对于气温特别低的情况,则应做好针对混凝土的保温和保湿处理,以免在其未达到硬度要求之前即出现冻结的不良情况;冬季施工的条件下,施工模板务必要保证其的无缝连接且应做好隔热材料的布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混凝土湿度等控制的严谨精细;隔热层的铺设务必要保证严密,如果结构体积较大,外露的部分也应做好全面的防护,且应加强相应的防风和保温处理;浇筑完成以后的混凝土,如出现质量问题则应在新旧混凝土连接部位实施保温养护,暴露于空气中的钢筋或是铁质结构部件,相应的保温养护通常应在其1m范围内进行。
⑵保温的工作应该在浇筑完成后马上实施,尤其是混凝土表层,绝对不能出现磕碰、划伤和环境污染。传统保温方法中使用的锯末、茅草等材料不能直接和混凝土接触,如果环境温度非常低(在5℃以下),那么养护工作首先要铺设保温层,切记不能使用洒水的方法进行养护。
⑶对于采用蒸汽养护的结构,其表面系数超过6以上时应严格控制其的温度上升,一般应使其处在每小时升高15℃的范围内,另外的使其控制在10℃以下即可。
⑷蒸发养护所采用的蒸汽应保证饱和,而相应的锅炉的工作压力应使其小于0.17MPa,且应配备压力表和流量计等相关辅助设备,以切实地保障养护推进的稳定和高效。
⑸浇筑完成以后就应对混凝土加装保温层,而后才可接入蒸汽进行养护处理。对于蒸汽套之间的孔距,一般使其处在1.5~2m的范围内。
⑹对于加热所采用的蒸汽套方式,其的结构构造相对比较简单且拆卸便捷,但应保证其的密封良好。垂直条件下所用到的蒸汽套,应使其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隔离,且各段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3m以内。
4混凝土养护质量检查
4.1混凝土外观
凝土观感质量,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部分。例如混凝土表面的一些气孔或是裂纹等,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代表着混凝土质量可能存在着某种不良的情况,而混凝土的结构内部必定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因此出现一些表面的不良情况时,应及时做出精细全面的处理,以免不良情况的恶化。
4.2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在其质量的评定中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而这一指标通常可通过抗压测试具体确定,一般或是通过结构或是构件的抗压测试判定,同时也可在运输和浇筑阶段进行荷载的分析,这样后续所进行的养护也可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针对性的防控。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桥梁养护工程混凝土养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护方式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对减少裂缝问题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桥梁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好混凝土养护控制,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赵建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温控措施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下旬刊),2017,(11).122-123.
[2]周林.挂篮悬臂浇筑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探讨[J].低碳世界,2017,(32).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