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周爱莲
[导读] 随着新时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周爱莲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     414600
        摘要:随着新时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创新施教意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与课堂表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胜任力。这便应摒弃传统的“知识讲授+枯燥训练”的授课方式,让人才培养工作立足于市场需求导向下,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在此,本文展开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思。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会计教学;效果
        引言:新课改的实施,其强调“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1]”。为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学习意识、思维能力等协调发展,教师应灵活选用新型授课模式,促进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技能要求。使他们练好专业本领,具有职业胜任力与核心竞争力。在中职会计专业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构建生动课堂、密切师生关系、优化施教效果。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在混合教学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自主探索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企业更重视对高素质、专业化会计人员的选聘,以便满足自身战略发展与业务处理需要,提升企业的内控水平[2]。这便需要中职院校关注市场需求,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施教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施教方式过于刻板,即便教师讲授的事无巨细,灌输式教育仍难以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只有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特点,使其与会计教学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了解就业前景、市场人才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不仅应重视日常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需加强对创新施教方式的应用,并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其中,在会计教学中,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其便是将案例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真实情境、相应的任务,寻找有效解决对策。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权威、主体,需化身为构建者、引导者与激励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使他们参与教学探讨、进行独立思考、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了解会计工作内涵,从被动聆听的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索的求知者。可见,案例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密切交流,教师应避免使知识讲授局限于教材内、课堂中,关注会计专业发展、人才需求,创新案例设置、精心备课。通过教学引导,促进学生深入案例、自主学习,使他们了解电算知识、具有信息化办公意识、专业能力与学习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一)有助于构建生动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关注授课内容。从而,使他们展开学习探索,形成探究热情[3]。在有些教师看来,中职生学习能力、自律意识欠佳,会计教学效果欠佳,主要便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事实上,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专业理解,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以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练好专业本领。例如:教师可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企业中会计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应用案例教学法——出示某医药电商的季度财会数据,构建“制作财会报表”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将手工记账与电算化处理会计数据进行对比,了解电算化的优势。从而,分析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从会计的角度出发,说说其存在哪些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创新性与灵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里的中心。


        (二)有助于创新施教方式,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的人内心迷惘,有的则略显叛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无心向学。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譬如:教师可以引入信息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思维导图等不同的方式,使其与案例教学密切结合,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使其注意力被教学内容所吸引。逐渐地,让学生具有职业理解,进行职业规划。再如:教师可通过在线教学,使学生了解Excel办公表格在会计中的应用,函数公式的应用。促进学生具有信息化办公意识,使他们汇总会计知识预习问题,以电邮或群内反馈的方式,上报给老师。教师应对学生问题加以分类,设定相应的讲授案例,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深入学习。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促进知识共享
        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促进学生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教师还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4]。如此一来,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自护探究的主动权,让他们具有专业能力。
        为此,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估,帮助他们进行分组,并下发不同的探究学习任务。例如:在“购销存日常业务处理”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相对繁杂的任务,使学生先运用智能设备,观看企业工作案例,再进行系统的试用,做好填写、票据处理,以便采购管理工作开展。并通过组内分工,使大家说明案例中的不足,在系统填写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复核”、“现付”及“结算”等,熟悉业务流程。在同伴互助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进行知识巩固。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意识,助力全面发展
        在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一方面应重视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应关注分层教学问题。这便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使案例教学法扎根于工作实际,并争取为学生提供到各大企业财务部门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亦或者,可基于校企合作构建校内的实训基地,使学生试用企业的财务办公软件,具有会计电算化专业素养。而促进分层教学,便是因学生专业水平、学习进度、知识理解、自律意识等存在较大的区别,引入案例教学,也需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需要。这样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总账系统期末业务处理”教学中,应使学生熟悉对用友财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结合已经处理好的工资核算内容,结合企业的总账系统,进行对应收应付期末业务、固定资产期末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在教学引导中,认识财务定义,知道应如何促进对账与试算的平衡,注意查找引起账套错误的原因,做好期末结账工作。教师还可引入慕课资源,实现混合教学,尤其应关注学困生,对其施以针对性引导。在案例教学法应用中,促进电算化教学面向班级中的全体成员,使学生具有实践意识、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让他们均能够从当前水平向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迈进[5]。
三、结语
        总之,重视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促进学生关注课堂施教内容,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算化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扩宽学生的知识视域,使他们具有学习能力,以便为其未来发展奠基,帮助学生就业。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的较高要求,应建立生本意识,将学生视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促进会计教学面向班级的全体成员,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获取理想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兰.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0.
[2]黄锦欢.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纳税,2019(10):25.
[3]孟华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4):10.
[4]朱红露.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2):1.
[5]戴士云.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