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1 王军2
1.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517000;2.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5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形成性考核在中职卫校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中康1班(5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考试方式;中康2班 (52人)为实验班级,采用形成性考核,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期末考核成绩进行评价。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在平均分、学习兴趣、考核方式评价及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传统组(P<0.001)。结论 形成性考核充分调动了中职学生平时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形成性考核适合在中职课堂推广。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 中职卫校 方剂学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教学评估仍采用终结性考核,即采用在期末“一纸考卷”的评价方法。这种考核方式单一、僵化,由于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致使学生普遍存在着“平时上课不听讲,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不良现象;加之学生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而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方剂学枯燥、抽象。如何改变学生当前不良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中职卫校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对课程学习过程科学、有效的评价,在中职卫校尝试应用形成性考核方法尤为必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7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两个班共107人。随机抽取中康1班(5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考试方式,中康2班 (52人)为实验班级,采用形成性考核,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的分布状态相近,并由同一位教师使用同一版本教材授课,因此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实验班级成绩评定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理论考试两部分组成,比例各占50%。对照班级以期末理论考试为最终成绩,无其他考核项目。期末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核理论知识的方式,要求主客观题兼顾,题型多样,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考核评定: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实验班级按照分组上课,每5-6人为一组,选取组长,平时上课由老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或者小组合作讨论病例作为小组平时成绩。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病例讨论和课堂提问。
1.3 评价
1.3.1 客观评价 实验组与对照组统一参加学期期末闭卷总结性理论考试。将两组学生所得的期末成绩平均分进行统计分析。
1.3.2 主观评价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方剂学的课堂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考核方法满意度评价等方面。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资料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理论考核,取其平均分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比较。
表1 两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s)
组别 人数 平均分 t值 P值
实验组 52 80.88±6.65 4.399 0.001
对照组 55 75.05±7.06
2.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下发调查表107份,收回107份,回收率100%。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表2可见实验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是课堂气氛、学习兴趣、考核方式评价及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结果[n(%)]
评价内容 实验组 (n=52) 对照组 (n=55)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1课堂气氛 46(88.46)5(9.61)1(1.92) 30(54.55)15(27.27) 10(18.18)
2学习兴趣 43(82.69)7(13.46)2(3.85) 25(45.46)15(27.27) 15(27.27)
3积极参与 46(88.46)5(9.61)1(1.92) 30(54.55)14(25.45) 12(21.81)
4自主学习能力 42(80.77)5(9.61)5(9.61) 28( 50.90)13(23.64) 14(25.45)
5成就感获得 41(78.85)8(15.38) 3(5.77) 20(36.36)20(36.36)15(27.27)
6学习效果评价 39(75.0)10(19.23) 3(5.77) 27(49.09)15(27.27)13(23.64)
7考核方法评价 47(90.38)5(9.61) 0(0) 20(36.36)20(36.36)15(27.27)
8沟通表达能力 38(73.07)7(13.46)7(13.46) 18(32.72)20(36.36)17(30.90)
9团队合作能力 47(90.38)4(7.69)1(1.92) 15(27.27)20(36.36)20(36.36)
注:1 Z=-3.933,P<0.001;2 Z=-4.156,P<0.001;3 Z=-4.067,P<0.001 ;4 Z=-3.178,P<0.01;5 Z=-4.465,P<0.001;6 Z=-2.974,P<0.01;7 Z=-5.873,P<0.001;8 Z=-3.877,P<0.001;9 Z=-6.553,P<0.001。
3 讨论
形成性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1]。这种考核模式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想象力,由被动变主动参与探索,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符合职业职业教育 “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3.1形成性考核模式调动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与“一纸考卷”定乾坤的终结考核模式不同,形成性考核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评价,如此,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抬头率大大提高;“课堂回答马上得分”的现场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从表2看出,实验组学生在对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满意度调查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学生学习态度明显转变,由被动变主动、积极、深入参与。这与刘氏[2]对教师调查观点一致。刘氏通过与教师座谈,发现92%的教师明确表示实施形成性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到课率、学习热情、获取学分率均有显著提高,教学互动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
3.2形成性考核模式转变了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从表2看出,实验组学生不但在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且在自主学习能力、成就感获得、考核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方面满意度测评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表1两组学生的期末考核平均分成绩对比来看,也证实了两组的考核方法和学习效果存在差异。形成性考核一改学生填鸭式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与同伴思想交流和火花碰撞中学习,其思维活跃,热情高涨,通过考核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考核者,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激励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中职学生对于形成性考核的“边学边考核”反馈积极,更多是的这种过程考核让学生获得了新奇和成就感,增强了其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从而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3形成性考核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形成性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与反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由表达,让学生在分析任务、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沟通表达及团队合作能力满意度测评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参考文献
[1]郭磊.高职成人护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11):33
[2]]刘殿红 徐龙海.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