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眉玲
广东省佛山市现代商贸技工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整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本文分析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结合时政新闻、促进中西方文化深度交流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教学的有效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西方文化交流;时政新闻
引言:中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常常以“单一学科”的姿态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固化印象,即思政教学似乎仅仅是一门课程,并没有上升至思维领域。实际上,在具体科目的教学中,采用“渗透”的方式实施思政教学,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
一、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凭借正确的行为,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名列前茅,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思想、有学识、有魄力,对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绝大多数事情,均能够以正确、理性的眼观加以看待。但随着历史进入2020年,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之下暴露无遗,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群众,在思想意识、行为本能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值得自身进行深入思考。其中的重点问题在于,造成当前局势的根本原因为何?除了略显常规的“意识形态思维差异”之外,是否还存在深层因素?为了找出答案,中职院校可以将英语教学作为新的突破口,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渗透思政教学,引导学生在摒弃一切“激进”的想法和行为后,针对特定现象进行思索,既可以提升英语水平,又能够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逐渐形成“世界级”格局,最终为全人类的和谐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1]。
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结合时政新闻,激发学生思维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以及小型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速度远非昔日可比。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结合时政新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发散思维。比如在2019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打砸抢烧的暴恐事件时,西方媒体对特区政府制止暴乱的行为大肆污蔑,美国众议院长佩洛西甚至公然宣称香港暴乱为“美丽的风景线”,试图用“人权、民主、自由”等陈腔滥调为恐怖主义行为“打掩护”。面对此种情况,一位留学于欧洲的中国女学生,在外国街头巷尾,以三种语言向普通人民讲述香港暴乱的事实,此种行为不仅体现了爱国之心,还极大地提升了外语口语表达能力——用外国人的母语,以铁一样的事实和道理,说服不明真相的外国群众。长期以来,中职英语教学的一个弊端在于,学生常年学习“哑巴英语”,考试分数较高,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原因在于缺乏应用场合。如果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结合时政新闻,引导学生分别模拟中国人与外国人,通过英语辩论的方式,围绕特定问题进行“对垒”,首先,学生的英语水平必然激增,无论是口语还是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速度,均远非机械地默背课文以及枯燥地记忆单词可比;其次,中国古语“事实胜于雄辩”,理越辨越清。真理不怕质疑,歪理邪说经不起推敲,在“激辩”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心也会得到激发,并自觉地生成自豪感。
(二)促进中西方文化深度交流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做任何事情均强调“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时至今日,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仁义礼智信”的处世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独一档”。但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针对特定事物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看法,最终的做法均有较大的差异。面对此种情况,“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但实现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实际上,中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的重要考量之一正在于此,即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层思考,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找出引发矛盾的根源问题,最终消除隔阂,使全人类的发展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但通过英语教学,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教师必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防止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进而否定中国文化,甚至盲目鼓吹西方,一切照搬、照抄西方,丝毫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西方文化介绍的案例时,务必保证客观性和科学性,不可人为地施加“西方一切都好,中国一切都不如”或是完全对立的概念,而是实事求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合作”[2]。
(三)加强英语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明确思政教学的深层意义
思政教学的深层意义在于:融合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以期解决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思政教学渗透进英语教学,需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具备逐渐形成健全人格。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对有限,无法展示反映社会现状。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设备,在生活中发掘素材,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围绕发生在自身周边的具体事情进行练习。如此一来,渗透思政教学的难度必然降低,学生的价值导向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继续的人才。如上文提到的“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搜寻美国乐坛传奇人物,已故巨星迈克尔·杰克逊《We are the world》,了解其通过歌曲创作,呼吁世界帮助非洲饥荒人民这一行为中,蕴含的公益、慈善之心,以及歌曲中蕴含的真正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渗透我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发展计划(如了解“一路”途中的国家,在我国的帮助下,国内生产建设水平已经取得了怎样的变化,其国民对中国持有何种印象等),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地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四)回归根本,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提升基础道德水平
思政教学可以是“高大上”的内容,也可以“十分渺小”,但却具备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若要达到这一“层次”,中职教师必须回归根本,基于自身的言传身教,提升基础道德水平。比如,英语世界中十分推崇的“绅士风度”,强调成功男人有品位、道德水平高,具备常人不及的涵养等。但此种形容如果仅仅存在于英语教材之中,无法具象展现,则学生很可能产生怀疑。因此,中职院校的男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将“绅士风度”作为自身的言行指导,在生活、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与此同时,女性英语教师也需用“淑女风范”要求自己,遇事不急不躁,行为落落大方的同时,还需“雷厉风行”,使学生感受到发自于教师身上的魅力。在此基础上,中职英语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中国古典礼仪,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的礼仪文化进行对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逐渐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能够以高尚得到的标准对自身的一切行为加以规范,最终成为社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尽管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但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终将被时间证明。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充分运用英语教学的良机,全面渗透思政教育,使学生用辩证、科学、理性的思维看待世界整体发展,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促进“大同世界”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郭霞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品位经典,2020(09):149-150.
[2]季聪聪.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J]. 教育研究,2019,2(12).
作者简介:姓名:陈婉红(1988.0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清远市,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护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医药,护理专业,技工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