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寒涛
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中学 525000
摘要:历史课程学习相对比较系统,每个时代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上个时代的历史,那么就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导致学生历史学习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基于此,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问题情境法,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对此,本文说明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法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情境法;应用
问题是一个人开展学习的基础,当人们遇到问题后,才会产生思考的欲望,进而想要去探索问题。在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堂学习中,那么就要正确利用问题情境法进行教学,借助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促使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法运用的策略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如果想要促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那么就要确保提问的针对性。为了保证提问的针对性,那么最重要的是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的思维方式等内容,提高问题的针对性[1]。
例如,在针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节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设置问题。在对学困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询问学生:秦朝统一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在对中等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间的特点是什么;在对优等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以及有哪些要素。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出问题情境法的作用以及效果。
(二)设置深入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更加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加透彻的掌握历史知识。虽然历史不能够进行假设,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现象,可以适当的进行假设,简化历史现象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2]。
举个例子,在针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节知识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当时的场景,让学生融入到那个时代中,为学生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引出后续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有关五四运动经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如果你是那个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你会如何向国外友人介绍五四运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布置的问题。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以及系统的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历史事件的印象,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历史素养。
(三)设置对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历史知识相对比较繁琐,很多知识之间都存在联系,如果没有掌握上个知识点,那么将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下个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对比区别法进行教学,把相似或者相反的事件进行对比,找到事件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以及透彻的理解事物本质特点。像是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存在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这两种不同的抗战方式,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等。这种问题一般会运用到极易于被弄混的事件以及概念中。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对比项,理清问题脉络,实现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目的[3]。
例如,在针对《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这节内容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战败,但是这次战争的失败和以往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这次战败后,我国签署了《马关条约》,这个条约的内容和以往一些不平等条约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你们是否知道哪些方面存在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很多学生能够发现,以往不平等条约中,没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项内容,而《马关条约》中包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老师可以继续提问:“这个不同之处的出现是因为什么?它能够说明说什么?展现了哪种时代特征?”通过这些问题,能够引出后续有关帝国资本主义输出的相关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将这两部分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充分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梳理清知识脉络。
(四)使用直接提问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为学生布置为的时候,只会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各种问题,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提问时,老师可以采取直接提问法,针对每节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提问,让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有着更加深刻地印象[4]。
譬如,在针对《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节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工业革命分为两次,分别带领学生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在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重点问题:“什么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很多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蒸汽时代的来临代表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通过这种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重点内容有着更加深刻地印象,在后续提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学生就能够想到蒸汽时代,加深学生对第一次工业时代的印象,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总结语
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某个时代的场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历史知识体系。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老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洁.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赢未来, 2018, (11):160-161.
[2]简贵权. 探究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8, (28):154-154.
[3]刘萌.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 3(6): 106-107.
[4]卓意赤丽. 论高中历史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困境及对策[J]. 下一代, 2018, (5):176-176.